你的歇斯底裡換來的卻是孩子的瑟瑟發抖
有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店裡來了一對母子,媽媽一看就是性格潑辣那種,小男孩卻完全不一樣。
就在自己驚歎于,這樣的母親竟養出這麼安靜的小孩時。
下一秒,網友就找到了答案。
“你要喝什麼!和人家說啊你!不是你要喝的!”
一連三句的話,不是輕聲說出來的,而是對着一個孩子喊叫出來的。
小男孩立馬選了最便宜的一款。
然後,小心翼翼撇過媽媽的眼神後,要了一個中杯。
那一刻,網友才看懂了,小男孩不是安靜,而是怯懦。
他的小心翼翼,是因為害怕做錯事,因為害怕被打罵。
一個在父母長久的破口大罵下長大的孩子,是不敢反抗,不敢表達的。
甚至,連生病都不敢,連受傷都不敢告訴。
因為他知道,自己得到的不會是心疼,而是“你怎麼那麼不小心。”
因為他明白,除了挨打挨罵,不會再有其他。
如果不是害怕。
如果從小在關心下長大。
事情是不是就不會演變到如此嚴重程度?
遺憾的是,這世界“如果”最沒用。
多少父母喜歡沉浸在責罵式教育裡。
一言不合,就劈頭蓋臉。
一件微不足道,就歇斯底裡。
又有多少父母,不知不覺就陷入了“飯桌教育”的困局。
明明該最輕松的吃飯時間,聽到的卻永遠是批判貶低教訓。
甚至,吃着吃着一筷子就敲到了頭上。
以為自己最好利用了時間,最充分使用了為人父母的權利。
殊不知,一驚一乍的父母,從來養不出能抵風雨的孩子。
- 上一篇 當勇敢說不的時候,自己更快樂了。
- 下一篇 我未見好仁者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