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繪畫|後印象派,表現主義的先驅,梵高(2)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我常常覺得自己無比富有,當然不是指金錢方面,盡管我現在貧窮,但也許不會一直如此,而是我有幸找到了自己的事業,可以為之投入全部身心和靈魂,而這份職業又能給予我啟發,賦予我生命的意義。
1883年3月11日梵高
自拍版權© 遊世歡喜LatteSunset
四、巴黎1886 - 1888,個人畫風開始蛻變時期
法國時期梵高的創作分為:Paris, Arles, Saint-Rémy and Oise-sur-Oise四個時期。其中Paris是他個人繪畫風格蛻變的重要時期。于1886年2月底抵達巴黎的梵高,他不知道的是:巴黎,将打開他明媚色彩的大門。
受巴黎當時印象派、新印象派藝術家們的藝術思潮吸引,梵高對印象派畫法、點彩畫、浮世繪等畫技以及人物、風景、肖像畫、靜物都進行了系統研究,開始嘗試新的繪畫風格、他平塗的畫面,尤其是安特衛普之前的畫法開始轉變為明快短促的筆觸,主題和技巧也一改從前的單調和昏暗,逐漸開始豐富和明亮。
此時,正值印象派藝術家達到創作風格颠峰之際,他在當時名震一方的Fernand Cormon(費爾南·科爾蒙)工作室學習,費爾南·科爾蒙是法國頂流學院派畫家、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教授,他的工作室就相當于清華美院教授在北京開的工作室。不同的是工作室學員後來都成了赫赫有名的印象派追随者以及之後的後印象派主要成員們。
Cormon’s Studio – Toulouse-Lautrec is in the lower left hand corner. If I was guessing, I’d say that guy sitting in the last row is Vincent Van Gogh.
在工作室,梵高結交了Émile Bernard(埃米爾·伯納德)、 Toulouse-Lautrec(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等各式大師,此時,畢沙羅、塞尚、雷諾阿、莫奈、西斯利、德加、修拉、高更等所處的印象派團體已經登頂法國的藝術舞台,梵高則從新起步,學會開始關注自己對色彩的理解,對内心世界的表達,和精神上的躍動。
當時的梵高,并不像馬奈、塞尚等富二代那麼富有,父親剛去世不久,沒工作的梵高經濟拮據,他沒有能力承擔高額的模特費用,便選擇了自己做模特的大量自畫肖像畫來進行所吸收的新技法的訓練,這使他一生中所繪的41幅自畫像中有27幅是在巴黎的這兩年繪制。
對于大多數畫家來說,一旦自畫像、靜物、花卉作品很多,大概率是因為沒錢請模特隻好自己給自己創造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
而這些自畫像正是梵高從荷蘭時期的黑暗轉向巴黎明豔的技術見證。
《帶深色氈帽的自畫像》:梵高,1886年春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with Dark Felt Ha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Dark Felt Hat
Spring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42 x 33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叼着煙鬥的自畫像》是梵高在巴黎創作的早期自畫像,畫中描繪了自己抽煙鬥的樣子,仍然沿用了19世紀肖像畫傳統的柔和色彩,調色闆的色調還沒有轉為後來的完全明亮。
這是我見過的成人後最帥的梵高,目光堅定有神,感覺也是他精神最佳的狀态,33歲的男人,初到巴黎看到自己事業的曙光,每天心懷夢想,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探讨着創作中的靈感與想法并付諸實踐,似乎遠望得見燦爛前程,也或許還懷揣着喜歡的女人(那個咖啡館女老闆),也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吧。
《叼着煙鬥的自畫像》:梵高,1886年春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with Pipe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Pipe
Spring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46 x 38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梵高來到巴黎的初衷是學習在巴黎風靡的印象派畫風和用色技法,他開始大量改變使用顔料的習慣,調色闆上的色彩逐漸由灰郁轉為鮮明,亮黃、萊茵藍、橘紅、白色等對比色被大氣揮灑,筆觸、線條也如有生命般流動起來,個人風格開始轉變。
一系列充滿生動的光的作品中,已經以活潑的執行力和新鮮感為特征,逐漸形成了自己全新的表現色彩的方式,令他在當時人才輩出的巴黎殺出了一條獨特風格。
《女性軀幹的石膏小雕像》:梵高,1886年春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Plaster Statuette of a Female Torso
GOGH, Vincent van
Plaster Statuette of a Female Torso
Spring 1886, Paris
Oil on cardboard, 35 x 27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蒙馬特的斜坡路》:梵高,1886年春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loping Path in Montmartre
GOGH, Vincent van
Sloping Path in Montmartre
Spring 1886, Paris
Oil on cardboard, 22 x 16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色彩鮮明的風格在他的花卉靜物畫中也尤為明顯,當然畫花卉也是為了省下模特的費用。
這些畫屬于梵高早期在巴黎為提亮其畫作調色闆所做的努力,在荷蘭完成的陰暗畫作在巴黎并不能被接受為現代藝術作品,他便通過畫無數的花卉靜物來培養自己的色彩靈感,以此作為改善創作色調的一種手段。
另外他的筆觸也開始變化。
《牡丹和玫瑰與碗》:梵高,1886年六月巴黎,庫勒穆勒國立博物館,奧特洛
Bowl with Peonies and Roses
GOGH, Vincent van
Bowl with Peonies and Roses
June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59 x 71 cm
Rijksmuseum Kröller-Müller, Otterlo
靜物畫已經顯示出梵高對紅色和綠色對比的探索。
《康乃馨和其他鮮花與花瓶》:梵高,1886年夏巴黎,私人收藏
Vase with Carnations and Other Flowers
GOGH, Vincent van
Vase with Carnations and Other Flowers
Summ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61 x 38 cm
Private collection
《罂粟花、矢車菊、牡丹、菊花和花瓶》:梵高,1886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Vase with Poppies, Cornflowers, Peonies and Chrysanthemums
GOGH, Vincent van
Vase with Poppies, Cornflowers, Peonies and Chrysanthemums
Summ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99 x 79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紅罂粟與花瓶》:梵高,1886年夏巴黎,沃茲沃思雅典娜,哈特福德
Vase with Red Poppies
GOGH, Vincent van
Vase with Red Poppies
Summ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56 x 46 cm
Wadsworth Atheneum, Hartford
《百日草和其他花卉與花瓶》:梵高,1886年夏巴黎,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渥太華
Vase with Zinnias and Other Flowers
GOGH, Vincent van
Vase with Zinnias and Other Flowers
Summ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50 x 61 cm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 Ottawa
在巴黎期間,梵高還逐步學習和臨摹了印象派畫法和點彩畫技術。
巴黎蒙馬特區以在那裡生活和工作的藝術家而聞名。但當時蒙馬特山隻有一側有建築物,梵高畫了另一面的采石場和磨坊的背景,這些磨坊已經在建成區,前景還有一堆木頭,後面是石塊,顯然該地區還在待建中。
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的一直是巴黎的藝術家們所關注的。梵高則希望如果他描繪一個熟悉的場景但畫面又有所不同的話,他的畫會賣得好些。
不幸的是,事實并非如此。
《蒙馬特山與采石場》:梵高,1886年6-7月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The Hill of Montmartre with Stone Quarry
GOGH, Vincent van
The Hill of Montmartre with Stone Quarry
June-July 1886,Paris
oil on canvas, 56.3 x 62.6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
巴黎的特色景觀,以及作為城市生活場景的公園和林蔭大道,雖經常出現在印象派畫作的背景中,但這座當時正在大規模擴張的城市很少被在一幅畫中描繪出來。
這幅全景城市景觀不僅在梵高的作品中不同尋常,在那個時期的畫作中,他對城市、公園裡的步行者、塞納河或林蔭大道的構思與見解也是印象派作品中最好的,即使不守規矩的筆觸或對物體和形式的叛逆性方法多少會破壞些效果。
《從蒙馬特看巴黎》:梵高,1886年夏巴黎,Öffentliche Kunstsammlung, 巴塞爾
View of Paris from Montmartre
GOGH, Vincent van
View of Paris from Montmartre
Summ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39 x 62 cm
Öffentliche Kunstsammlung, Basel
《蘋果、肉和面包卷靜物》:梵高,1886年,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till-Life with Apples, Meat and a Roll
GOGH, Vincent van
Still-Life with Apples, Meat and a Roll
Summ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46 x 55 cn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鲭魚、檸檬和西紅柿的靜物》:梵高,1886年夏巴黎,瑞士溫特圖爾奧斯卡·萊因哈特博物館
GOGH, Vincent van
Still-Life with Mackerels, Lemons and Tomatoes
Summ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39 x 57 cm
Oskar Reinhart Collection, Winterthur
在巴黎的兩年内,梵高至少畫了十五幅古老的紅磨坊,筆觸在細碎和粗犷間随意切換。
《加萊特紅磨坊酒店》:梵高,1886年夏巴黎,凱爾文格羅夫美術館和博物館, 格拉斯哥
Le Moulin de la Galette
GOGH, Vincent van
Le Moulin de la Galette
Summ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46 x 38 cm
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 Glasgow
我特别喜歡下面這幅畫的筆觸。在倫敦看跨年煙花的夜晚,夜幕中滿天的繁花似錦,讓我想起這幅畫。
《巴黎七月十四日慶祝活動》:梵高,1886年夏巴黎,私人收藏
The Fourteenth of July Celebration in Paris
GOGH, Vincent van
The Fourteenth of July Celebration in Paris
Summ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44 x 39 cm
Private collection
《在盧森堡公園》中,梵高描繪的場景很顯然是受了1886年展出的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的影響。甯靜的,充滿了明亮陽光的公園,一片甯靜,人們在樹蔭中穿梭漫步,或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看着風景。左邊黑衣女子拿着一把紅色遮陽傘與右側的紅傘遙相呼應,把色彩的歡快點燃、也點亮了整個畫面,這是梵高最吸引人的寫實畫風作品。
《在盧森堡公園》:梵高,1886 年 6 月至 7 月巴黎,克拉克藝術學院,威廉斯敦
In the Jardin du Luxembourg
GOGH, Vincent van
In the Jardin du Luxembourg
June-July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28 x 46 cm
The Clark Art Institute, Williamstown
1886年秋天,梵高遇到了澳大利亞畫家John Russell(約翰·羅素),羅素剛剛在布列塔尼與莫奈一起度過了夏天。他向梵高詳盡解釋了莫奈的作品和印象派繪畫的原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梵高探索了這些新獲得的見解。
這個時期梵高的繪畫,已經有了印象派較為純正的味道。
《蒙馬特靠近上磨坊》:梵高,1886年秋巴黎,芝加哥藝術學院
Montmartre near the Upper Mill
GOGH, Vincent van
Montmartre near the Upper Mill
Autumn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44 x 34 cm
Art Institute, Chicago
《加萊特紅磨坊酒店》:梵高,1886年秋巴黎,庫勒-慕勒國家博物館, 奧特羅
Le Moulin de la Galette
GOGH, Vincent van
Le Moulin de la Galette
Autumn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39 x 46 cm
Rijksmuseum Kröller-Müller, Otterlo
在巴黎,住在著名的蒙馬特加萊特紅磨坊下面,與風車Le Radet 同一條路的梵高,和他許多同時代印象畫派同仁一樣,大量描繪了快速發展的郊區以及巴黎當時網紅的休閑場所,畫作展示了以資産階級、工人、一些穿着時髦的女士的混合社會構成的蒙馬特街景主題。
《蒙馬特咖啡館的露台(La Guinguette) 在蒙馬特》,1886年十月巴黎,巴黎奧賽美術館
Terrace of a Café on Montmartre (La Guinguette) in Montmartre
GOGH, Vincent van
Terrace of a Café on Montmartre (La Guinguette) in Montmartre
Octob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50 x 65 cm
Musée d'Orsay, Paris
La Guingette是蒙馬特的典型聚會場所之一,梵高沒有描述蒙馬特周末的喧嚣,他描繪的是情調。
這幅畫的筆觸已經非常自由,然而,顔色又回到泥土、黑暗的色調,讓人想起梵高的早期作品。
《兩幅自畫像和幾個細節》:梵高,1886年秋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Two Self-Portraits and Several Details
GOGH, Vincent van
Two Self-Portraits and Several Details
Autumn 1886, Paris
Pencil and pen and ink on paper. 316 x 241 m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看着這幅畫我不禁認真地想了一下,他畫的時候在想什麼,是認真的還是作怪的,是随手畫還是頑皮地畫的,那個左上角遮掩的紙張後面到底畫了些什麼?右邊的嘴唇畫得如此魅惑是不是自己也沒有忍住哈哈大笑。無論怎樣,都可以看出他在琢磨和探讨畫技的韌性。
《自畫像》:梵高,1886年秋巴黎,海牙市立博物館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Autumn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40 x 30 cm
Haags Gemeentemuseum, The Hague
《戴着灰色氈帽的自畫像》:梵高,1886/87年冬季,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Self-Portrait in a Grey Felt Ha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in a Grey Felt Hat
Winter 1886/87, Paris
Oil on cardboard, 41 x 32 cm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梵高在巴黎期間也畫了幾幅鞋子或靴子的靜物畫。
《一雙鞋》:梵高,1886年下半年,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A Pair of Shoes
GOGH, Vincent van
A Pair of Shoes
Second half of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38 x 45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三雙鞋》:梵高,1886年,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
Three Pairs of Shoes
GOGH, Vincent van
Three Pairs of Shoes
December 1886, Paris
Oil on canvas, 49 x 72 cm
Fogg Art Museum,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畫布上的鞋子是長途跋涉的藝術家的标志,梵高的注意力集中在大量使用的做舊迹象上,磨損的皮革、破爛的鞋底、向後翻轉的鞋面以及與鞋底分開的斷層,都是長途跋涉嚴重磨損的迹象。這雙鞋沒有任何幻想,一種極具模仿保真度的靜物。
蒙馬特的 Café du Tambourin (鈴鼓咖啡館)是巴黎藝術家最喜歡的地方。梵高為咖啡館老闆Agostina Segatori(阿戈斯蒂娜·塞加托裡)畫了裸體肖像,她曾為梵高當過幾次模特。事實上,這是梵高唯一一幅裸體油畫。
《裸體女人斜倚》,1887 年 1 月至 2 月巴黎,庫勒-慕勒國家博物館, 奧特羅
Nude Woman Reclining
GOGH, Vincent van
Nude Woman Reclining
January-February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24 x 41 cm
Rijksmuseum Kröller-Müller, Otterlo
《Agostina Segatori 在鈴鼓咖啡館》:梵高,1887 年 2 月至 3 月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Agostina Segatori in the Café du Tambourin
GOGH, Vincent van
Agostina Segatori in the Café du Tambourin
February-March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56 x 47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肖像畫中,Agostina Segatori坐在手鼓旁的一張類似于給咖啡館命名的鈴鼓樂器狀桌子旁,人物顯然受到德加的苦艾酒飲用者的啟發,但是,梵高從德加那裡汲取靈感,與其說是要記錄一個女人在酒精和香煙中尋求慰藉的絕望孤獨,不如說是要用印象派的眼睛來觀察朦胧、煙霧缭繞的氣氛。與綠色背景不清晰地融合在一起的是牆闆上的一些日本木刻版畫,那無疑是梵高的收藏。
梵高與這位衆多藝術家的模特兼咖啡館老闆阿古斯蒂娜·塞格托裡有過一段戀情,但也以失敗告終。
1887年,梵高遇到新印象派運動創始人之一,被修拉的繪畫方法和着色理論所吸引,放棄傳統印象派轉而從事點彩派的法國畫家Paul Signac(保羅·西涅克,1863—1935),受其影響,梵高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對 the dot or dash brushstroke 筆觸進行一系列實驗性探索,其目的與其說是色彩光學混合,不如說是空間結構,依賴于更寬、更粗的筆觸來形成矩形和線條的風格,一直延續到生命的最後。
至此,梵高同樣可以拿捏和應用點彩畫了。
《Restaurant de la Sirène at Asnières(阿尼耶爾餐廳)》:梵高,1887年春巴黎,阿什莫林博物館,牛津
Restaurant de la Sirène at Asnières
GOGH, Vincent van
Restaurant de la Sirène at Asnières
Spring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52 x 64 cm
Ashmolean Museum, Oxford
《從 Rue Lepic 的 梵高房間眺望巴黎》:梵高,1887年春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View of Paris from Vincent's Room in the Rue Lepic
GOGH, Vincent van
View of Paris from Vincent's Room in the Rue Lepic
Spring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6 x 38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在這幅全景圖中,構圖标新立異,城市房屋海洋景象被前景的牆壁、屋頂和地平線所籠罩,為了看向遠方,目光必須首先通過這組幾何障礙物,從而提升了遙遠的意境。
梵高在畫中借用了(Pointillism)點彩主義的技法。
If dabs provide visual dynamics, a carefully calculated balance of verticals and horizontals can provide a static stability. (如果輕塗提供視覺動态,那麼仔細計算的垂直和水平平衡可以提供靜态穩定性)。
《在巴黎郊區》:梵高,1887年春巴黎,私人收藏
On the Outskirts of Paris
GOGH, Vincent van
On the Outskirts of Paris
Spring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38 x 46 cm
Private collection
而下面這幅畫與莫奈二十年前創作的甯靜的《本尼庫爾河》(芝加哥藝術學院)進行了富有啟發性的比較。
《春天釣魚,克利希橋》:梵高,1887年春巴黎,芝加哥藝術學院
Fishing in Spring, Pont de Clichy
GOGH, Vincent van
Fishing in Spring, Pont de Clichy
Spring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9 x 58 cm
Art Institute, Chicago
梵高隻是點彩主義的短暫追随者,其厚重的點彩是将點彩派的小點拉長,用虛線般的點畫技巧通過濃重的筆觸展現在畫面裡,将梵高充滿激情又複雜的内心傾瀉在色彩豐富的層次中。雖然梵高最後放棄了點彩的技法,但是點彩派對于色彩和光線的追求以及其強大的表現張力,已經深深駐留在梵高作品裡。
《靜物與醒酒器和盤子裡的檸檬》:梵高,1887年春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till-Life with Decanter and Lemons on a Plate
GOGH, Vincent van
Still-Life with Decanter and Lemons on a Plate
Spring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7 x 39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靜物》:梵高,1887年春巴黎,馮·德·海特博物館,伍珀塔爾
Still-Life
GOGH, Vincent van
Still-Life
Spring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1 x 38 cm
Von der Heydt-Museum, Wuppertal
《盤子裡有檸檬的靜物》:梵高,1887 年 3 月至 4 月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till-Life with Lemons on a Plate
GOGH, Vincent van
Still-Life with Lemons on a Plate
March-April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21 x 27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自畫像是藝術家精神内涵自我诠釋的最獨特的藝術手法,濃縮着自己對自己的認知、理解和探求,甚至是期許以及對生命的領悟。在給高更的信中,梵高說:與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挖掘獨特處。
芝加哥藝術學院這幅自畫像是梵高最接近彰顯點彩主義原則的作品。
《自畫像》:梵高,1887年春巴黎,芝加哥藝術學院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Spring 1887, Paris
Oil on cardboard, 42 x 34 cm
Art Institute, Chicago
《自畫像》:梵高,1887年春巴黎,庫勒穆勒國立博物館,奧特洛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Spring 1887, Paris
Oil on paper, 32 x 23 cm
Rijksmuseum Kröller-Müller, Otterlo
《帶灰色毛氈帽的自畫像》:梵高,1887 年 3 月至 4 月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with Grey Felt Ha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Grey Felt Hat
March-April 1887, Paris
Oil on cardboard, 19 x 14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戴着草帽的自畫像》:梵高,1887 年 3 月至 4 月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March-April 1887, Paris
Oil on cardboard, 19 x 14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他在無力聘請模特的情況下,依舊通過大量的花卉靜物繪制,研究哈爾斯和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論。
這幅畫表明他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這個目标,畫中背景中的短觸筆觸打破了牆壁呆闆的藍色區域,桌子上的方向性筆觸,金屬花瓶上的厚塗高光都展示了他現在使用顔料的各種靈活。而植物本身每片葉子都是一個單獨的筆觸顔色繪制,花朵的葉片被描繪得更加有觸感和堅實。
《銅花瓶裡的Fritillaries》:梵高,1887 年 4 月至 5 月巴黎,奧賽博物館,巴黎
Fritillaries in a Copper Vase
GOGH, Vincent van
Fritillaries in a Copper Vase
April-May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74 x 61 cm
Musée d'Orsay, Paris
《餐廳内部》:梵高,1887 年 6 月至 7 月巴黎,庫勒穆勒國立博物館,奧特洛
Interior of a Restaurant
GOGH, Vincent van
Interior of a Restaurant
June-July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6 x 57 cm
Rijksmuseum Kröller-Müller, Otterlo
阿尼耶爾的一家誘人的餐廳,畫作通過對比互補色來定義顔色:藍色和橙色,紅色和綠色。光線和相關的大氣效果已成為畫面的實際主題,非常符合印象派的精神。
《Restaurant de la Sirène at Asnières(阿尼耶爾餐廳)》:梵高,1887年夏巴黎,奧賽博物館,巴黎
Restaurant de la Sirène at Asnières
GOGH, Vincent van
Restaurant de la Sirène at Asnières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54 x 65 cm
Musée d'Orsay, Paris
梵高也會偶爾嘗試水彩畫,展示梵高對 17 世紀荷蘭風景畫的征服及其對城鄉和諧等級關系的看法。
在郊區看到的巴黎,構圖中有堅實的色彩區域和受控的圖形筆觸。在分界線之前,空曠的郊區幾乎占據了畫面的一大半,城市被壓縮到中間地帶,人口稠密,工廠在擁擠的房屋和公寓上方冒着煙。在遠處,可以看到另一片山丘和另一大片鄉村。感覺畫家試圖對城市化進程訴說些什麼。
《巴黎郊區,蒙馬特高地附近》: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Outskirts of Paris near Montmartre
GOGH, Vincent van
Outskirts of Paris near Montmartre
Summer 1887, Paris
Watercolour on paper, 395 x 535 mm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樹木和灌木叢》: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由于關注自己的意願并付諸實踐,梵高很少畫出真正的印象派畫作,這幅畫卻是其中之一。
Trees and Undergrowth
GOGH, Vincent van
Trees and Undergrowth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6 x 36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在阿尼耶爾(Asnières)橫跨塞納河的橋梁》:梵高,1887年夏巴黎,私人收藏
Bridges across the Seine at Asnières
GOGH, Vincent van
Bridges across the Seine at Asnières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52 x 65 cm
Private collection
《有雲雀的麥田》: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Wheat Field with a Lark
GOGH, Vincent van
Wheat Field with a Lark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54 x 65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在花卉靜物畫中,這幅《矢車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也許是同類畫作中最絢爛奪目的。在松散的藍色背景下,藝術家放置了一束鮮紅色的罂粟花、深藍色的矢車菊和乳白色的瑪格麗特,狹窄的花瓶被放置在一個有着光澤但輪廓松散的表面上。這幅作品随着奢華的色彩和自發但堅定的筆觸而振動,捕捉了夏日花朵盛開的時刻。
《矢車菊和罂粟花的花瓶》:梵高,1887年夏巴黎,私人收藏
Vase with Cornflowers and Poppies
GOGH, Vincent van
Vase with Cornflowers and Poppies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80 x 67 cm
Private collection
《雛菊和海葵花瓶》:梵高,1887年夏巴黎,庫勒穆勒國立博物館,奧特洛
Vase with Daisies and Anemones
GOGH, Vincent van
Vase with Daisies and Anemones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61 x 38 cm
Rijksmuseum Kröller-Müller, Otterlo
《Asnières 的 Rispal 餐廳》:梵高,1887年夏巴黎,私人收藏
The Rispal Restaurant at Asnières
GOGH, Vincent van
The Rispal Restaurant at Asnières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72 x 60 cm
Private collection
梵高也使用透視框架進行了研究,向水中倒影的風景畫挑戰。
《塞納河與大橋》: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The Seine with the Pont de la Grande Jatte
GOGH, Vincent van
The Seine with the Pont de la Grande Jatte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32 x 41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1887年夏天,梵高結識了巴黎藝術先鋒陣營裡的其他藝術家,他的作品風格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已經偏離了他早期作品的繪制方法。
他試圖吸收法國印象派,卻發現新一代畫家在主題和風格上都有誘人的調性,與新印象派的相遇使他相信巴黎不再是現代法國繪畫的主題。這也為他進入後印象派陣營提供了思想基礎。
This group photo from 1887 is the first photo ever found of Vincent Van Gogh after he became an artist. If experts are correct, then the man third from the left (and smoking a pipe) is the legendary artist himself.
這是梵高成為藝術家後的第一張照片,照片中除梵高外,還有他相遇的畫家Paul Gauguin(高更)、Emile Bernard(埃米爾·伯納德)、Felix Jobbe-Duval (費利克斯·喬布-杜瓦爾)及Andre Antoine(安德烈·安托萬)。
這段時期,顔色類比吸引了梵高的主要興趣,他生命中的黃色開始步入他的世界。
這幅自畫像在襯衫、臉、帽子甚至背景中都包含了歡快的、夏日的黃色,精心部署的紫色筆觸增添了微妙的對比。隻有在胡須的處理中,他保留了地方色彩的原則。
《戴着草帽的自畫像》: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rdboard, 41 x 33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1887年夏,梵高又在大規模自畫像畫作中進行了色彩調試,很明顯地看出,這些自畫像有些透視是失敗的、有些色彩調配失敗,導緻顔色變色。
《戴着草帽和煙鬥的自畫像》: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and Pipe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and Pipe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2 x 32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戴着草帽的自畫像》: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1 x 31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戴着草帽的自畫像》:梵高,1887年夏巴黎,底特律藝術學院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on panel, 36 x 27 cm
Institute of Arts, Detroit
《自畫像》:梵高,1887年夏巴黎,沃茲沃思雅典娜博物館,哈特福德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1 x 34 cm
Wadsworth Atheneum, Hartford
《自畫像》: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1 x 33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自畫像》: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2 x 34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自畫像》:梵高,1887年夏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Summ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on cardboard, 43 x 32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自畫像》:梵高,1887年秋巴黎,巴黎奧賽博物館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Autumn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7 x 35 cm
Musée d'Orsay, Paris
《自畫像》:梵高,1887/88年冬季巴黎,奧地利畫廊Belvedere, 維也納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nter 1887/88, Paris
Oil on canvas, 46 x 38 cm
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 Vienna
《自畫像》:梵高,1887/88年冬季巴黎,私人收藏
Self-Portrai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nter 1887/88, Paris
Oil on canvas, 47 x 36 cm
Private collection
《四朵切杆向日葵》:梵高,1887 年 8 月至 9 月巴黎,庫勒穆勒國立博物館,奧特洛
Four Cut Sunflowers
GOGH, Vincent van
Four Cut Sunflowers
August-Septemb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60 x 100 cm
Rijksmuseum Kröller-Müller, Otterlo
大幅面的切葵畫基于之前描繪的兩朵切開向日葵的研究基礎之上,梵高借鑒了這些研究的構圖元素和它們所發展的風格化,筆觸上作了點狀紋理和冰川狀突出,并加強了這種突出。
《法國小說和玫瑰的靜物》:梵高,1887年秋巴黎,私人收藏
Still-Life with French Novels and a Rose
GOGH, Vincent van
Still-Life with French Novels and a Rose
Autumn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73 x 93 cm
Private collection
《唐吉老爹的肖像》是梵高在巴黎時期的肖像代表作。
這一題材另外還有兩幅,一幅是1887/88年冬季所畫同樣的姿勢,相似的背景,另一幅使用深藍與紅褐色,背景的浮世繪配置方法也不同,整體色調和彩度更為強烈。
Julien-François Tanguy(于連·弗朗索瓦·唐吉,1825-1894)是巴黎的畫商,在先鋒藝術家們集中的克羅澤爾街上經營一家小型顔料店,經常接受周圍的畫家們用畫作換取商品。
1880年代後期,日本藝術風靡歐洲,梵高對清晰隽永、筆觸簡潔的浮世繪極為着迷并瘋狂的臨摹,其構圖、色彩甚至是平塗筆觸的技法經常被梵高引用在其作品中。
梵高自發現了來自浮世繪當中前所未有的藝術美感後,經常到老爹的店裡購買浮世繪作品。這幅作品奇異地保留了畫家早期風格的許多特點,但色彩溶入了綠、紅、青三種原色,用色新穎醒目、明快又豐富,是對唐吉老爹顔料店的暗示和緻敬。
畫的風格生動,構圖幾乎對稱,筆觸堅實,置于中央的人物以日本老年智者的形象造型,表現簡潔有力、細緻勾勒人物的眼睛、上衣及臉部輪廓。
《唐吉老爹的肖像》:梵高,1887年秋巴黎,羅丹博物館,巴黎
GOGH, Vincent van
Portrait of Père Tanguy
Autumn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92 x 75 cm
Musée Rodin, Paris
梵高極用心地用浮世版畫四季明麗景色和古裝人物形成唐吉老爹身後複雜的背景,流露了他對日本藝術的明顯關注,也與前景人物形成對照,同時由于畫面傾向平面化而産生前縮性的空間感。
背景的臨摹畫中,左上、右上分别為歌川廣重的《飛鳥山暮雪》、《名勝江戶百景》,左中是歌川豐國的《歌舞劇演員圖》,右下為溪齋英泉的《花魁圖》,唐吉老爹頭頂的中央處為葛飾北齋的《紅富士》。
飽和的色彩、對比性互補元素的使用,筆觸的方向感和可見性以及扁平的空間,這些都是新印象派語言的要素,梵高在這裡使用自如。在對普通人的肖像中強調了他們的悲傷、尊嚴和善良。
1887年9月,梵高臨摹了三個浮世繪流派的作品,其中兩個是廣重的,一個是Kesai Eisen的,并通過模仿将這股東方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同時,他也放棄了傳統歐洲繪畫的标準,轉而在構圖、色彩上大膽的适用鮮明的色彩。
《Japonaiserie:開花的梅樹(after Hiroshige)》:梵高,1887 年 9 月至 10 月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Japonaiserie: Flowering Plum Tree (after Hiroshige)
GOGH, Vincent van
Japonaiserie: Flowering Plum Tree (after Hiroshige)
September-Octob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55 x 46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Japonaiserie:花魁(Kesai Eisen之後)》:梵高,1887 年 9 月至 10 月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Japonaiserie: Oiran (after Kesai Eisen)
GOGH, Vincent van
Japonaiserie: Oiran (after Kesai Eisen)
September-Octob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105 x 61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梵高的Japonism draws利用了與模特的品質無關的因素,對所謂的日本紙的表面效果的完美模仿和顔色的純粹裝飾品質是非凡的,模特依舊是Montmrtre(蒙馬特)的Café du Tambourin(鈴鼓咖啡館)的老闆Agostina Segatori(阿戈斯蒂娜·塞加托裡)。
《意大利女人(阿戈斯蒂娜·塞加托裡)》:梵高,1887年12月巴黎,奧賽博物館,巴黎
The Italian Woman (Agostina Segatori)
GOGH, Vincent van
The Italian Woman (Agostina Segatori)
Decemb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81 x 60 cm
Musée d'Orsay, Paris
《普拉特小雕像、一朵玫瑰和兩部小說》:梵高,1887年12月巴黎,庫勒穆勒國立博物館,奧特洛
Still-Life with Plater Statuette, a Rose and Two Novels
GOGH, Vincent van
Still-Life with Plater Statuette, a Rose and Two Novels
Decemb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55 x 47 cm
Rijksmuseum Kröller-Müller, Otterlo
《戴着草帽的自畫像》:梵高,1887/88年冬季巴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Winter 1887/88, Paris
Oil on canvas, 41 x 32 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帶有日本版畫的自畫像》:梵高,1887年12月巴黎,公共藝術收藏館, 巴塞爾
Self-Portrait with a Japanese Print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with a Japanese Print
December 1887, Paris
Oil on canvas, 44 x 35 cm
Öffentliche Kunstsammlung, Basel
1887年末,梵高再一次創作了Portrait of Père Tanguy,新獲得的成熟技法開始顯現出來,在純色觸感筆觸網絡與應用它們的背景(浮世繪)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保留了這種實驗性新印象派實踐的痕迹。
《唐吉老爹》:梵高,1887/88年冬季巴黎,私人收藏
Portrait of Père Tanguy
GOGH, Vincent van
Portrait of Père Tanguy
Winter 1887/88, Paris
Oil on canvas, 65 x 51 cm
Private collection
兩版《唐吉老爹》的對比,
© 遊世歡喜LatteSunset
拼圖
1888年2月下旬,即将離開巴黎前往普羅旺斯的梵高,畫了這幅《畫架前的自畫像》。
畫中梵高站在畫架前,拿着調色闆,穿着巴黎工人階級的藍色夾克,而不是打扮成以往自畫像中的城市花花公子模樣。他以自己職業的表征出現,呈現了自己作為藝術家的信心,在畫作處理方面也明顯體現了更大的突破,厚塗的筆觸已經有了震撼力,畫作好似對自己作為藝術家和作品的觀念中新取向做出了宣言,打算将自己從城市及其資産階級生活方式中解脫出來,并希望以荷蘭而不是法國傳統來看待自己。
《畫架前的自畫像》:梵高,1888年1月巴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Self-Portrait in front of the Easel
GOGH, Vincent van
Self-Portrait in front of the Easel
January 1888, Paris
Oil on canvas, 65 x 51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早期的極端實驗,純粹或解碎的色彩,以及紋理和結構化的筆觸,已經被這些更可控和連貫的處理所替代。在他使用的姿勢中,故意讓人想起當時收藏于盧浮宮的倫勃朗自畫像,但繪畫的處理和着色讓我們想起了另一位17世紀的荷蘭藝術家弗蘭斯·哈爾斯。
梵高在安特衛普、在印象派身上學到的經驗與教訓,在整個巴黎時期得到了更深入的探索,現在已成功地融入了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隻屬于梵高的風格。
未完待續
2024/3/17杭州
原創作品,版權(文字、圖片)所有!嚴禁私自轉載!個别數據圖片等來源網絡,侵删!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