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4)秦腔

      以前一直對父親喜歡秦腔不太理解,因為我根本就聽不懂一二,然而父親卻樂在其中。特别是村子裡,時不時也會大大喇叭裡播放。那便是有誰家為孩子娶媳婦,表示慶祝;又或是誰家有老人過世了,表示哀思。

      小時候,在家可經常聽見父親哼着着不知名的秦腔,非常歡愉。為了自己的秦腔更好一些,父親甚至不惜花“重金”買了一個二胡,在有空的時候根據自己摸索,加上時不時向村裡人的虛心讨教,竟然很快就上手了。偶爾還和别人湊在一起拉拉段子。二胡,也就理成了我們家唯一的樂器。現在想起來,還是特别佩服父親的。父親小學畢業,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僅有的小學畢業水平,就能夠通過自學完成了拉二胡,會拉的曲目也還不少,有如秦腔名段《三娘教子》、《下河東》、《三滴血》等。

      不論農活有多忙,父親都會邊幹活邊哼着秦腔,好像也不覺得困倦。當時機械化程度還沒有那麼高,好多活計都是靠人力完成,其中割麥子是比較大的活計了。炎熱的夏天,為能多幹點活,天麻麻亮就起床,用瓶子裝點水,拿幾個饅頭,就去地裡幹活。家裡母親身體不好,就隻有父親一個主要勞動力,我和姐姐年紀小,幫不上大忙。父親出門前,會告訴母親:“讓娃娃們多睡一會,晚點再來。”說完就唱着秦腔離開了家,這一幹就是多半天。三夏那是要虎口奪食,父親經常告訴我們。等我和姐姐趕到地裡的時候,父親已經割了近一半。汗水打濕了他的衣服,草帽下面是父親那張因勞累出汗變得通紅的臉。看到我們來了,父親說:“慢慢的,鐮刀很快,不要傷着自己,讓稍微我歇一會”。說罷,父親席地而坐,拿着饅頭就水,在補充過能量後的父親,唱着秦腔《秦香蓮》。唱的是陳世美派韓琦殺秦香蓮那個片段,父親到興頭上了,還給我們講起了這段戲的内容,韓琦的忠厚、秦香蓮的冤屈、陳世美的無情和包公的鐵面無私。說到動情處,還有點激動。雖然不會唱戲,可是父親講戲段内容時,我門聽得可是認真。

      後來,父親的二胡被鄰村的人借用,幾個月也沒有歸還。再次遇見時則告訴父親二胡壞了。沒了二胡的父親,不高興了好幾天。多年以後,再回想起父親以及所講戲曲的故事,感覺我們也深受其中的一些思想和觀念的影響,特别是在為人做事方面。後來上了大學,心裡惦記着父親的愛好。用自己勤工儉學的錢,買了台錄音機,還買了幾盤磁帶,都是父親愛聽愛唱的秦腔。父親高興壞了,馬上讓我教他如何開錄音機。等我教會了他後,立馬就拿起磁帶放進錄音機裡,頗為熟悉的秦腔則又在耳邊響起。看到父親很是高興,我卻也沒有忘記。告訴父親說:“把聲音開小點,千萬别擾鄰,别讓人家說你”。父親好像也感覺自己做的不對,立即把聲音調低了。工作以後,因離家很遠。差不多一年也就回家一次,當時家裡隻剩父親,叫他來城裡也不願意。有次回家,鄰家嬸子說家裡放戲曲的聲音有點大,時間太長,讓我回家說說父親。

    由于受到父親的熏陶,慢慢的也開始關注起了秦腔。當然,跟父親的近乎癡迷不同,我隻能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而已。為此還查閱過關于秦腔的曆史。古時陝西、甘肅一帶屬秦國,所以稱之為“秦腔”。因為早期秦腔演出時,常用棗木梆子敲擊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後,流傳全國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體系,對各地的劇種産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并直接影響了梆子腔成為梆子腔劇種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藝樸實、粗犷、豪放,富有誇張性,生活氣息濃厚,技巧豐富。父親離開我門已經十多年了,回到老家再也聽不到家裡放秦腔了。我也到了快知天命的年紀,随着年齡的不斷增長,理解了父親對秦腔的癡迷。偶爾自己也會吼上兩聲秦腔。有時也會在家裡播放秦腔,愛人和孩子也會靜靜的在旁邊聽。從骨子裡變得喜喜歡聽秦腔的調調了。

 

...

秦腔《秦香蓮》殺廟片段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