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由來已久

國學從一種宏觀的角度建立起我們對現實生活的感知和改造,生活中的諸多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依據

在中國的曆史上,壓歲錢很早就有。這個風俗源遠流長,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期盼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那麼壓歲錢最原始的意義或者它最早的作用是什麼呢?

關于壓歲錢的由來,其主流說法是,每年農曆三十晚上,一個叫“祟”的妖魔就會出來害人,專門摸熟睡孩子的腦門,被摸的孩子會立即發燒患病,退燒後就變成了癡呆瘋癫的傻子。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叫作“守祟”。有對夫妻老年得子,為了防止孩子被“祟”摸頭,吃過年夜飯就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放在兒子枕邊。果然,在夜深人靜時,“祟”出現在熟睡的孩子面前,正要伸爪摸孩子腦門時,枕邊的銅錢發出了一道金光,“”就被吓跑了。這件事傳開後,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錢給自己孩子“驅邪”和“壓祟”。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銮先生認為,壓歲錢,顧名思義,就是壓住邪祟的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給予晚輩壓歲錢的目的就是希望晚輩能夠祛災除難,可以平平安安再過一年,這是一種包含了祝福的期望。以前的人為了圖個好兆頭,還會在紅包錢數的數量上弄些名堂。比如紅紙包裡放一百文銅錢,寓意“長命百歲”。放一枚銀圓,寓意“一本萬利”。

至于錢為什麼能夠擔當避邪去魔的重任,這跟中國古代的貨币一出現就有一種神秘色彩有關。秦始皇鑄造的銅錢,因其跟“天圓地方”的造型有很大關系,而天圓地方則是從《易經》裡“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來的。所以,銅錢本身也有了一種“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從而,老百姓用這個物品“避邪去病驅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關于壓歲錢自然有很多有趣的傳說,但是正統的曆史記載,壓歲錢最早出現在漢代,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那時的壓歲錢隻是為了賞玩,而不是用來流通交易的。其正反面鑄有一些吉祥話和吉祥圖案。

到了漢代,壓歲錢以專門用于佩戴玩賞的錢币狀避邪物的形式出現之後。到了唐代,春日裡給壓歲錢的風氣在宮廷裡盛行,當時民間還沒有這一習俗。隻是宮廷貴卿之間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等到宋元以後,民間也開始流行起過年給孩子壓歲錢,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習俗。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以紅繩串着賜給孩子的。而清以後,就開始使用紅包包錢了。而後,壓歲錢就慢慢變成現在逢年過節的一種習俗。

給壓歲錢,是中國民間普遍盛行的禮俗現象。現如今,大都是家長用紅紙包裹紙币,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或者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在新年第一天讓孩子有個驚喜,開心一年。無論怎樣,給壓歲錢隻是長輩們希望能給孩子帶來一份如意健康。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