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有棵樹
鄭重聲明:原創非首發,文責自負。
窗外有棵黃皮果樹,樹幹高大,枝葉濃密,且常年綠蔭滿眼。在繁華都市如深圳,城中村出租房往往星羅棋布,一棟緊挨着一棟,窗外有樹的房子實屬難得。因此,我在這裡住了數年,仍然覺得極為滿意。
于我而言,這棵樹生長的位置甚好,它既給炎炎夏日帶來絲絲清涼,同時也是一個天然屏障,哪怕開着窗,戶外行走的人看不到室内的我,有一種隐秘的愉悅,讓人暗自開懷。
窗外有了這棵樹,讓我與故鄉似乎沒有中斷聯系。周末宅家,我常在看書和俯案疾書的閑暇,向窗外望去,透過熟悉的綠葉繁枝,看到樹上的藍天和天上的流雲。這些雲朵從遙遠的故鄉一路漂泊,看望在深圳一隅的我。這棵偉岸的樹,仿佛能托舉一片藍天,讓樹旁、房子裡的我,安然做着文藝的、小清新的夢。
我喜歡微風輕拂的晚上,樹葉兒在風中飒飒作響,像海面上輕柔的波濤,後浪拍打着前浪,發出醉人的呢喃;更像山澗歡快的清泉,唱着歌兒,潺潺地向山谷中流去;或是撥動了我心弦中的古典曲目,在無字的音律中,演繹悅耳的天籁。窗外的風聲,愈發顯得屋子的甯靜,我聽着風,在無垠的惬意中,仿佛聽到故鄉的蛙鳴,看到籬笆上爬滿了豆角與葫蘆,甚至還能嗅到故裡八月瓜果飄香。
我更喜歡雨夜,雨點滴落在樹葉上的聲響。細雨連綿的夜晚,仿佛蠶寶寶吃着桑葉,那聲音若在若無,不仔細聽,便毫無覺察。至于風雨如晦的夜晚,樹葉在風雨中搖曳,室内燈火溫暖,詩稿散發淡淡的清香,此情此境,不禁想起前人的詩句來: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雨夜,樹影,天地間風的歌吟,一切都自成章法,如一幅灑脫率性的行草,也如江南鄉村的水墨畫。
秋天,樹上挂滿了果實,沉甸甸的,煞是喜人。也許是房東年邁忘了采摘,而住戶們也頗為安分守己,一直到果實成熟墜地,竟也無人問津。饞嘴的鳥兒高興壞了,它們呼朋引伴,在枝頭歡快的跳躍,個個吃得肚子圓,果實的甜美,讓鳥兒的歌聲更加婉轉悠揚。我時常聆聽着鳥兒的歌唱,聯想着許多名家曲目,是否也受着鳥兒的啟發,雖變化萬端,但絕不雷同。我暗暗希望這一樹果實不被人類發現和采摘,這樣足夠鳥兒們天天吃個夠,直到它們安然越冬。
年少時,我曾讀到過曾卓《懸崖邊的樹》:“它孤獨地站在那裡,顯得寂寞而又倔強,它的彎曲的身體,留下風的形狀。”那棵長在懸崖邊的樹,像極了苦辣酸甜的人生,曾讓我潸然淚下。所幸,我窗外這棵樹,并非栖息在懸崖邊,而是生長在煙火人間,陪伴着甯靜的家園,有鳥兒為她歌唱,有走累的雲朵歇在她肩頭,更有知音如我,每晚靜坐在窗前讀書寫字,與樹為伴,我們心意相通,友愛共處,其樂融融。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