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緩緩行駛的列車上
(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前年四月下旬,我回到兩千多裡外的故鄉看望母親。
從武漢高鐵站下車後,照例要趕往武昌火車站,再轉乘下午4點多鐘開往荊門的火車。我的家鄉就坐落在這條鐵路線的中段偏後的位置上。
那是一個煙雨朦胧的下午,短途火車上的旅客不是很多,但也沒有太多空座位。旅客們或打着盹,或輕聲交談,熟悉的鄉音聽起來十分親切,我沒有參與交談,但聽着鄉音嘴角忍不住上揚——微笑。
我眼望着窗外,欣賞着人間四月天的無垠春色,麥田、水塘、菜地、沿途的民宅,在我眼前勻速而輕快的滑過。列車上的廣播循環播放着熟悉的那支老歌《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窗外是潤物無聲的細雨,耳畔回蕩的是經典的老歌,此情此景,讓人情不自禁陷入往事的回憶中。
我的童年是幸福的,那時爺爺、奶奶都還健在,父親在一所中學教語文,母親是種地能手。最讓村裡小夥伴們羨慕的,是我父親極擅長講故事,不僅我們一家人喜歡聽他講,連左鄰右舍的鄉親們也經常趕過來聽。夏夜,我家門前曬場上,圍滿了乘涼的鄉親,大家都聚精會神地聽父親講故事。《三國演義》《水浒》《野火春風鬥古城》等古今故事,被父親闡述得栩栩如生。父親的故事,伴随了我整個童年,故事中的人物走進了我的内心,成為我向往的英雄。
在三姐弟中,我排行最小,加之聰明伶俐,生得清秀白淨,在家中極為得寵。奶奶但凡有好吃的,總是偷偷留一份給我。母親走親戚時,必帶我同去。在外婆家、在姑媽家,我同樣得到她們更多的疼愛與關心。上帝待我何其恩寵,盡管那年月物質并不富足,但童年的我,可以說在愛中成長,在幸福中度過的。以至于若幹年後,我的人生即便經曆過曲折與艱辛,但筆下的文字,永遠都是溫暖與純淨的,因為愛的基因不會泯滅,對人性深處美好的信任不會消失,對善良的感知與共情也會永存心底。
列車緩緩地行駛着,離家鄉的站台越來越近了。母親來電話問我到了哪裡。她已煲好蓮藕排骨湯等我回家喝。姐姐在微信中,問我是否帶了雨傘。逢這樣的雨天回家,真讓她們為我操心牽挂。幸福是什麼?如果用場景來形容,眼下就是最好的情景之一。是的,在這四月的煙雨中返回千裡外的家鄉,在列車上聆聽熟悉的溫情的老歌,回憶美好的童年,而母親煲着熱騰騰的湯等我回家,姐姐關注着我一路上的冷暖饑寒,生怕我餓着凍着。試問人間,還有什麼比這更叫人感動的呢?這種幸福的感覺,好像從童年,直接穿越到了現在,中間的艱難困苦便可以忽略不計。
窗外是熟悉的故鄉的景色,近鄉情更怯,古來有之,我并非是初體驗。在優美的旋律中,列車終于停靠在了家鄉的站台,我拎着行李下車,穿過煙雨,在夜幕中向家的方向輕快地走去。這一刻,小城正是萬家燈火。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