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中國的節氣設置很有意思,天冷了,有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之分;天熱了,有小暑大暑之分;非要将冷與熱的溫度,如同官階一樣分出等級來。但是,這隻是在一冷一熱的兩極中,才有的細緻劃分。在春秋兩季中,是沒有這樣的劃分的。

其實,對于一般人來講,小暑節氣的到來,就是說天熱了。

但在農村老一輩人看來,小暑大暑的劃分,是和種莊稼相關的。對于農民,小暑是不怕熱的。因為有農諺說: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飕飕。在老天爺那裡,炎熱會有起有伏,但總會讓溫度大緻平衡均等,所謂背着抱着一般沉,小暑熱夠了,熱透了,大暑就會涼快些,否則,三伏天更難熬。再熱的天,農民總要下田幹活的,冷熱是切膚的,關乎出汗和莊稼。

對于城裡人而言,有了閑錢和逸緻,如今講究旅遊。但是,小暑不是旅遊的好時候。這時候,天氣猛地熱了起來,不宜出門,而宜于坐在家中,獨自一人,或邀請幾位親朋好友,來喝茶聊天,家長裡短,天馬行空。昆曲《牡丹亭》裡唱的:有風有雅,宜室宜家。

關于小暑飲茶,宋詩裡有這樣很出名的一聯: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宋朝時,講究分茶,放翁也有詩句:晴窗細乳戲分茶。那既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風俗,品的是恬靜自如的心情,使得忙碌雜亂中如同牛嘴裡咀嚼得皺巴巴的心舒展一下。所以,詩中提示,在如此炎熱的小暑節氣裡,一碗茶分成幾份,才能有春天涼爽溫馨的感覺。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