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天過海的典故

三十六計我們都聽說過,

是指我國古代的

三十六個兵法計謀。

《三十六計》原作者不詳,

年代也未知,

但不影響許多人對它的喜愛。

三十六計第一計為瞞天過海,

大家知道這個典故嗎?


...

一般認為,

瞞天過海源于《永樂大典》

卷五千二百四十四的

《薛仁貴征遼事略》中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貞觀年間,

一次唐太宗親自帶兵征讨高麗,

但到了海邊,望見高麗隔海千裡,

太宗一邊問過海之計,一邊也心生了退意。

前軍總管張士貴,采納了薛仁貴的計謀,

稱有一富豪老人求見太宗,會幫助大軍過海。

老人的房子,都由彩帳遮圍着,

老人請太宗和官員們進入一間屋内,

衆人開始飲酒,很長一段時間

都是四面風聲,波聲如雷,

杯子也動,身體也搖晃。

太宗後來讓人揭開彩帳察看,

才發現身處茫茫大海,原來他們都在船上,

就這樣唐軍最終過了海。


至于為啥叫瞞天過海?

也許是彩帳瞞住了天,為瞞天。

也有說過海瞞了天子,為瞞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