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男孩一開始就喜歡上學?家長試試這樣做

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個男孩,學習很吃力,媽媽就讓他重複上十次同樣的輔導班,為的就是把一道題弄清楚。但遇到男孩喜歡的畫畫,他會不自覺地沉浸其中,并畫得很好。兩件事的不同态度,是因為男孩對學習沒興趣,卻喜愛畫畫。

在男孩的成長中,為什麼有人天然愛學習,有人卻對學習缺乏熱情?《浮萍男孩》這本書,從學校因素、電子遊戲、藥物原因、内分泌幹擾、榜樣的缺失,5個角度分析男孩缺乏學習動機的原因。

...

《浮萍男孩》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萊昂納德·薩克斯所寫,他不僅是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醫學博士,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浮萍男孩》中提到的,男孩缺乏動機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學校的改變。

撕開幼小銜接的面紗

孩子一開始的入學體驗,很可能會影響他日後對學習的态度,這樣的感覺延伸,稱之為“類化”。萊昂納德·薩克斯在《浮萍男孩》中,提到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黛博拉·史提帕克的發現:孩子很早會對學校形成自己的概念。

因為有的小孩聰明乖巧,有的小孩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安靜坐下。老師會将後者,分進“遊戲組”。在5歲孩子的眼中,他們會認為,老師這樣的分組,是不喜歡自己。因而,他們開始讨厭老師、學校。帶着這種感覺,當他們進入小學,再次被分到“遊戲組”時,會進一步加深對學校和老師的反感。

對老師、學校都不喜歡,讓男孩喜歡學習,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那麼,為什麼相比較女孩,男孩會更容易被分到所謂的“遊戲組”?

《浮萍男孩》道出其中的一個原因:早期小學基礎課程的加速,對男孩與對女孩的影響不同。也就是過早的幼小銜接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因為女孩大部分腦區中,與閱讀、寫作相關的部分,比男孩的大腦發育速度更快。

女孩大腦更快的發育速度,這讓女孩能更好地适應,幼小銜接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眼中,女孩更乖巧,更聽話與配合,字也寫得更好。這會導緻老師不自覺,對孩子有态度上的區别。

這種态度帶來的感受,孩子都知道。千萬别懷疑,孩子對大人意圖的感知。就像吳曉樂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寫得那樣:

孩子們對于“惡意”的偵測十分靈敏,一旦他們警覺到跟他們說話的人“來者不善”,會毫不猶豫地縮回自己的殼裡。

...

不可避免的性别差異

除了女孩閱讀與寫作的大腦區域,發育速度比男孩快,另一個女孩與男孩的性别差異,體現在:大部分女孩希望取悅老師,而大部分男孩不會。

《浮萍男孩》分享了一位中學教師,遇到的真實情況。在開學第一天,一位男孩把書本故意丢在地上,并且為弄出很大的聲響沾沾自喜。看到這樣的場景,很多男同學都發出了笑聲,而女孩則不同,其中一位甚至表達,對這位故意發出聲響男孩的批評。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女兒,她說起上課,因為哪位男生故意搗亂,導緻課堂紀律不佳,遭到老師批評時,總會特别生氣,覺得不該惹老師生氣。

正如《浮萍男孩》中所說的,女孩希望取悅老師,她們也更傾向于站在成年人的立場,去衡量事情;而男孩不會。舉個書中的例子,曾經有人研究,在20起學生密謀傷人事件中,有18起因為女孩通知大人,才避免悲劇發生。這些性别差異,大部分會貫穿于孩子的學習生涯。

切斷與大自然的接觸,就是切斷孩子的内心源泉

萊昂納德·薩克斯在《浮萍男孩》中指出,他們超過60年研究得到的事實:缺乏與真實世界的多感官互動,孩子的發展會受損。尤其對男孩,更會損害他們對事情好奇心的發展。

跟大自然的接觸,最直觀的一個效果,就是孩子對簡單概念的不理解。斯坦福大學神經學教授分享,他們醫學院的學生,因為沒有足夠的生活體驗,不能理解心髒像水泵一樣的工作原理。電影《我是山姆》中有這樣一幕:幼兒園小朋友,要給同學講述内容,男孩原本想選自己熟悉的事物,但父親非要他講不了解的内容,結果幾次卡殼。

...

除了對基本概念的不理解,與大自然的隔離,帶來的另一個後果,就是孩子出現ADHD的概率增加。瑞典曾經做過兩所幼兒園的對比研究,一所幼兒園是現代化打造,高樓磚牆;另一所被樹木果園包圍,老師們會帶着孩子出來玩耍。結果,研究人員發現,被大自然懷抱的幼兒園,那裡的孩子有更好的運動協調性、更強的注意力。

電影《海蒂與爺爺》中的克拉拉,因為身體不适,父親将她常年關在家中,這讓她的健康,一日不如一日。跟着海蒂到山上,經過爺爺的調理,大自然治愈了她。雖然是電影情節,但當透過屏幕,看到大自然的美景,電腦那一頭的我們,也能感知到大自然的力量。作家素黑,就很喜歡擁抱大樹,看看大海,因為這兩樣能給她帶來能量。

...

大自然,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場景。

在知道男孩與女孩,大腦發育速度的不同;女孩更想要取悅老師,男孩并不能很好地适應,學校的早期教育;以及學校教育中,孩子們對大自然的隔離,這些因素導緻的男孩對學校缺乏喜愛,對學習缺乏動機。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改善這樣的局面?

家長可以這樣改善

《浮萍男孩》在分析學校的原因後,萊昂納德·薩克斯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1.晚一年上學

因為男孩女孩大腦發育的速度不同,導緻很多男孩不适應。為了避免孩子對上學的體驗,家長可以采取的一個方案是,讓孩子晚一年上學。

以前會有人,為了孩子能早一年上學,改年齡,結果卻不如人意。在大部分國家都參與的國際測驗中,芬蘭的孩子,幾乎在所有的參賽項目中,都是冠軍。研究者發現,這離不開芬蘭孩子到7歲才上學。

2.了解學校情況

知道學校如何評估學生,成績至上論,還是多方面發展。

了解之後,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如果學校的競争方式,不适合自家孩子,而孩子又很喜歡這個項目,家長有兩個選擇。一是轉到普通一點的學校,能讓孩子發揮特長;另一個選擇,是讓孩子換一個愛好。

3.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能看到國外的很多學校都會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學習。日本的一所幼兒園,直接在園内種植花果,讓孩子們去參與、感知。紀錄片《再見了,我的小學老師》的老師布埃爾,更是會經常帶着一幫學生,去大自然體驗、觀察,因為他覺得,孩子在其中能得到成長。

...

這樣的老師、學校,可遇不可求,家長能夠做的是,在平時多帶孩子跟大自然接觸。

想讓男孩在一開始,就有良好的入學體驗,學校、家長都需要做出一些努力。借用紀錄片《再見了,我的小學老師》的一句話:

學校是為了幫助你成為某種人,并不是單純用知識填滿你的腦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