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8堂必修課》①在我發火之前,你們沒必要聽我的

《家庭教育的8堂必修課》該書由美國廣受歡迎的兒童教育專家伊麗莎白 潘特利所創作。

...

本書通過對一個個故事情節描述,探究隐含信息,剖析背後的問題,到你可以做出哪些改變。從認識問題到解決問題,都給予了很生動且深刻的的诠釋。是一本家庭教育必備指導書。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會陸續給大家做出分享。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

‹在我發火之前,你們沒必要聽我的›


肯坐在餐桌旁,手裡忙着自己最不願意做的工作——填寫報稅單。

他的雙胞胎兒女凱蒂和安迪9歲了。

在這個安靜的周六早晨,被孩子高分貝的笑聲打破了寂靜。

第一次肯看了看發出笑聲的地方:“嘿,孩子們,我正在工作呢!”

第二次肯沒有擡頭的嘟囔着:“你們兩個孩子真是太吵了。”

第三次肯咆哮道:“凱蒂、安迪,你們兩個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聽我的話!”

第四次肯終于不耐煩的把支票摔在桌子上,猛地把椅子拉開,快步走進客廳。臉漲得通紅、眼裡閃着兇光、脖子上青筋暴露:“凱瑟琳 尼科兒、安德魯 肖恩 (兩個孩子的大名),我受夠了,我需要安靜地工作,你們要麼保持安靜,要麼出去玩兒。”

兩個孩子嘟囔着:“對不起,爸爸。”然後溜出房間,到外面蕩秋千去了。

...

圖片來自于網絡

從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肯爸爸從第一次對孩子們吵鬧現象“自以為是”的提醒,到第二次的自言自語,第三次無奈的咆哮,直至第四次終于忍無可忍的開始“收拾”兩個孩子,這中間前三次被吵到,肯爸爸都沒有明确的說出自己需要安靜的話語。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面對無關緊要的幹擾,大家都默以為不必要大動幹戈的正面應對。

但面對孩子,也進行這種側面敲擊的方法,難免失策。

肯在前三次不溫不火提醒兩個孩子的時候,之所以沒有給出肯想要的結果,也許是因為孩子根本沒有接收到肯想要他們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家長給出孩子簡明扼要,并且有分量的指令。

例如肯最後一次直接走到孩子面前告訴他們:爸爸在工作,需要安靜,你們可以到外面去玩兒。

這樣以來,孩子明确的知道爸爸需要自己怎麼做,而且因為爸爸說明了原因:因為在工作,所以需要安靜。那麼下次在工作的時候,孩子非常有可能自動降低音量。

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能夠分辨出家長的話是否有誠意或者無所謂,換句話說,他們能夠掌握什麼時候家長的話必須遵守。

有很多家長會喜歡用:“你要是……就太好了”,“你覺得你應不應該……”等等這些模棱兩可的話語。

當然不是這些話不能說,而是在你說出模棱兩可的話時,就不要對孩子有100%的期待能給出你想要的反映。

在想要孩子做出确定的行為時,同樣也要給出明确的指令,而不是用模棱兩可的話語來期待孩子給予自己完美的回應。

不然含糊不清的用語就是在告訴孩子:在我發火之前,你們沒有必要聽我的,隻有我生氣時說的話,你們才需要去聽。

其實不管是成年人之間的隐忍,還是家長對孩子的忍耐,都像是積累的小炸彈,久而久之,不是炸傷自己,就是炸傷别人。

...

圖片來自于網絡

面對自己不舒服的點,成年人之間或許會優先選擇委婉表達,這是一個成年人的自我修養。但面對孩子,請有效表達,才能有效溝通。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結束了,下次分享内容<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要吵架,我随時奉陪>

究竟如何才能讓孩子停止和你的争吵呢?我們下次分享再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