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石者
今天當了半天獵石者,隻因中午偶遇了一位賣石材的朋友。
他說一位廣東客戶需要白海棠,朋友也不知目前道哪家有,哪家好。所以我們就開車去礦區了。
天空湛藍,道路曲折,為了準備不久後的監測驗收,礦場都沒有開工,所以人煙稀少。
巳采出并切割好的石頭還是不少。朋友找了幾個白海棠用水滋開查看。說有有些有一兩條細細的紅紫色帶。
“那不是更好嗎?天然石材有一點自然的色帶,很好看呀,渾然天成。”我問道。
“本質上是的,可有的客戶不喜歡紅線,特别是外省的客戶”。朋友一邊說一邊在料場上挨個細挑石頭。他說這個場的石頭的花紋細膩均勻,底色油潤泛青,仔細察看,還是可以挑夠了他們客戶所需要的量。
老闆來了,談了一會兒。因為報價比較挺而且幾乎沒有議價空間。所以朋友又往其它的礦場去找。
礦區的幾處石料場,都是無花石,隻好再往别處駛去。
朋友又打電話問了他的朋友,對方也不清楚最近這段時間,哪個石廠有這種料。
我們于是開車在礦區一個堆場接一個堆場地搜尋。終于,在一處積滿紅土灰塵的料場,我們看到一塊石料上寫着白海棠三個字和一串電話号碼。于是馬上下車,一個個查看。
石料沒有色帶,花紋稍稍有點大,但是底子偏白,按石料上的号碼打了電話,幾次都沒有人接。
也許是因為近期都停工了,聯系電話也接得不勤,或者對方人機分離。天色已晚,朋友決定先回城,過後再打電話,或許第二天還要來一趟。
滿面塵灰、回幹舌燥、膝酸踝痛,再加上從小容易暈車,我剛上車不久就在颠簸中打盹睡着了。
再醒過來,車子已經開到屯喜園附近。我至少兩年沒來這裡吃過飯了,但這家飯館幾乎已座無虛席,且全部都是本地人。不得不說他們家生意真的很好,經濟如此低迷,他家的店卻滿座。
我們點了炸乳鴿、薄荷葉炸豬排、毛血旺、排骨煮藕、素炒茼蒿、後到的朋友又加了老奶洋芋、黃瓜與魚腥草雙拼涼拌、土黃牛幹巴,加上了後面三個菜,這個就是妥妥的一桌本地菜肴了。
吃過飯,我本想走路回家的,因為我們家隊友喝兩口酒不情願走;我下午又撿了一個密度大、有點沉的石頭。所以還是朋友送我們回的小區。
終于回到家,我腳踝痛得不行,膝關節也疼。下午在第一家石材廠,我順着裝載機履帶軋出的路去礦坑裡面刨石頭,坡陡土松易打滑,下去上來不過四百米的行程,但太費腿腳了。
石頭細看還是有各種顔色的,棕紅色的炭質泥岩一碰就碎,黑色泥岩層次分明,有些方解石象超市的黃冰糖,有的青墨色砂岩灑滿金沙⋯。
各位原諒我吧,陽光太刺眼,加之拍照技術太差,我無法用鏡頭來呈現它們。
我無意中發現有塊手肘長的青白色石頭,被敲擊時聲音格外清脆、拿着更墜手。
不想空手而歸,我費盡力氣把這塊石頭拿到礦坑外。撿各種重的石頭去砸它,其它石頭都碎了。
于是我決定帶它回家,要麼放在花盆裡,要麼請個朋友幫切小。做成兩塊鎮紙。一塊可寫字的時候用,另一塊送給愛畫畫的好友草木知女士。
我覺得這石頭質地細膩而且泛着天青色。
我們家隊友說石灰石沒什麼價值,朋友說是一塊大理石,他們應該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同一種類的石頭吧。
我不管那麼多,我喜歡有句話:花能解語還多事,石不應聲猶可人。
五十億年的滄海桑田,造就了這些石頭,它們靜靜沉睡地下,有機會看到這藍天白雲已屬難能可貴。
打磨的石頭,隻要密度足夠大,晶粒比較細膩就行了。許多貌不起眼的石頭打磨出來都是很漂亮的,每一片紋理,每一條色帶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雜質所形成的圖案簡直就是山水畫。
況且萬一要真是切出個天青色呢。
在夏天,某個多雲的清晨,或午後,用一方天青色的鎮紙,慢慢展開一張宣紙,認認真真地練着,寫下一行行的"天青色等煙"。
那,應該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