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母校

2024年在不知不覺中,不聲不響地走完了100天。

明兒個開始的第101天,離高考,以及随後就到的中考,也是越來越近了。

在考試中度過的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我畢業的那所小學,很早以前就沒有了。

據說是學區内的孩子少了。

生源不足,迫不得已,附近的幾所小學,撤的撤,合的合。

原址上重建了一大片居民樓。

陪伴了我五年的那所中學,還在。

時至今日,我的母校仍然是全吉林市參加中考的考生們,趨之若鹜的熱門。

幾十年過了,熱度從沒減過。

站在學校對面的居民樓裡,可以一覽無餘地把整個學校盡收眼底。

從大操場到教學樓,整體輪廓沒有任何變化。

如果說有變化,大概是我們自己心裡的那種感覺:瞅着上學那會兒,很高很高的教學樓,矮了許多。很大很大的操場,小得有些可憐了。

初高中分開以後,這所中學就變成了單純的初中。

現在這所學校在當地,仍是一所遠近聞名的名校。

我們那個時候,中學五年,初中高中是沒做細分的。

一直想回到帶給我美好時光的那裡去看看,但是,過去的小幾十年裡,竟然一次也沒能成行。

盡管我如今的工作單位,與母校的直線距離,也不過才二三公裡。

前兩年,終于與幾個同學一起,回到了學校。

在這之前,有兩次路過學校門口,每次都駐足停留了一支煙的功夫。也總想找幾個同學一起來這看上一眼。

但是,不是非常确定,有多少同學,跟我一樣,有回母校走一走,看一看這種想法。

隻好獨自站在學校的大門口,遠遠地望上一眼,曾經給了我許多快樂時光的那間教室的窗子,便草草地離開了。

盡管隻是一支煙功夫的伫立,眼前這個院子裡與我有關的過往都曆曆在目。

五年的中學生活中,從一個懵懂的隻有12歲的少年,到一個17歲基本上完成了世界觀構築的青年,在這個院子裡基本完成了關于美與醜、好與壞、是與非,從“認識”到“認為”的全部過程。

盡管那個時候,還沒有“三觀”一說。

隻是知道,這些後來被有些人說得頭頭是道的東西,大概可歸結為世界觀的一部分。

校園裡從室内到室外,所有角角落落發生過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像深深刻在了腦子裡一樣,閉上眼睛都會想得起來。

也就是在那香煙缭繞的幾分鐘的時間裡,從校園裡跳出來的第一記憶,便是那個令全校師生矚目,當然更是改變了我一生的那面紅磚牆。

四十幾年前,在那面牆的顯著位置,曾經貼着的那張普通的大紅紙上,有教我們語文的夏老師,用他那獨具特色的柳體楷書,清清楚楚地寫着那年全學校考上大學所有同學的名字。

那個年代,題頭不叫榜單,而叫喜報。

當然,這個院子也留下了因為調皮搗蛋,而被老師狠狠教訓過的記憶。

還好,前年冬天,跟我有同樣想法的幾個同學,約在一起,回到了闊别了四十多年的母校。

當時,學校正在搬遷。區裡為學校重新選了址。

據說,規模不小。

年輕帥氣的王勇校長,本來想打算開着他自己家那台新款GL8,拉着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去新校址看看的意思。

該說不說,王勇校長那可是真心實意地在請。這一點,我們幾個同學,也可以一眼看穿。

可分得清眉眼高低的我們,是絕對不會在人家最忙碌的狀态下,再給人家添麻煩的。

走出了心心念念了好久好久的母校的大門,幾個同學返程的路上,走出去很長一段路,都沒人開口講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