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緻之繁多是如何定義的?
一緻之繁多是如何定義的?
我們平時,在對廣闊世界的知覺過程中,可以随時發現第一種多樣之統一的基本典型例證。
這種知覺,如果追溯其起源,畢竟是最原始的;所謂“天然的空闊”之感是一種原生的感覺;且,每一推測,聯想和辨别不過是突然湧現于心中的東西,它的特性和實情是我們大可以稱為“感受”(指它的不可拒抗的直接性和不可名狀的不定性)的數據資料。
我們看見形式,如果我們想及知覺的起源,我們大可以稱這種視覺為一種感覺。
然而,形式的感覺和不定形的感覺之間的區别,涉及知覺的内容和特性,而并不涉及它的起源。
且,辨别、聯想或推測是一種直接經驗,一種可感的事實;不過它是對一種過程的經驗,對兩個極限之間的運動的經驗,是對它們的共存和差别的自覺;它是一種關系感。
因而,空間的感覺就是此類的感受;它的本質在于覺察到種種方向和種種可能的運動,這就模糊地但必然地規定了點對點的關系。
所以,空間性的知覺是一種形式知覺,雖然是最起碼的一種形式知覺。它僅僅是Auseinandersein (共存感),我們可以稱之為形式的materiaprima(原始材料),若不進一步規定它就不能存在。
因為我們可能感覺到空間而不感覺到邊際;的确,正是這種直覺誘導我們宣布空間是無限的。
如果我們對空間性的經驗在本質上帶有對界限的覺察,空間就不得不是由有限數量的片或塊并聯構成的了。
且,對廣闊空間的審美效果也完全不同于對特殊形狀的審美效果。
因為,有些東西憑其表面訴諸我們的美感,有些東西則憑限制其面的線。
這個時候,這種面的效果不一定是材料或色彩的效果;一幅有色大幕的平坦、單調、寬闊,産生一種效果,這效果是極其繁多中之極其一緻;這個時候,你的眼睛仿佛漂泊在一片無邊無際不辨方位的汪洋,它的方位無窮無盡之感正是空闊情愫之根源。
而這種感情是第一性的,無疑有其生理的根據,而體積大小觀念卻是第二性的,它涉及聯想和推理。
比如,聖彼得教堂的小照片可以給你關于它的體積觀念,正如從遠處看這座建築得到的效果那樣。
但是這當然視乎我們是否覺察出拍照的遠近或尺寸。
隻有當我們站在這教堂的附近,它的體積的價值才能直接感到,那時它的表面如實地對向你的視野中一個大角,于是巨大感就确立了它的标準,而在這以後,你可以拿這标準來類推或對照其它的建築物。
當然,已知的對象的體積也具有一種道德的或實踐的涵義,你憑借聯想斷定它的莊嚴;但是純粹的空闊感是基于對象對眼睛的統覺能力(apperceptiueresources)的刺激,它是真正的審美價值,但是,在此,我們是要指出它是未經發展的形式的範例。
不過,雖然空間性的效果并不是材料的效果,但最容易見到的卻是這兩種效果結合了起來。
因而,料材必須通過某種形式出現;但是如果要使材料的美突出的話,最好是使形式盡可能少地吸引人注意它本身。
且,在所有形式中,空間上的絕對一緻是最簡單的,而且與材料結合得最密切;它賦于材料的形式僅足以使它顯得真實和可以感覺到而已。
所以很多時候,十分名貴而美麗的材料最好是采取這種形式。
因為,你外加上另一種美就會破壞了你所獲得的那種美;例如,你用黃金來塑一個象,用碧玉來做柱槽,或者用絲絨做大衣的裝飾。
材料簡樸才顯出它的美。
即使頑石也是在綿延不斷的巨大城牆上才最能顯示它的獨特性質;形式的素樸加強了它的實質。
再則,空闊的效果是不能持久地使人滿意的,除非是加在某些材料美之上:巨大的帳幔,如果不是用緞子而是用棉布制成,它的莊嚴性就會受到損失;廣闊平靜的天空,如果沒有非常柔和的藍色,就會使人難受。
因此,底色重要性彰顯的一覽無餘。
我是 @别具一格格,愛文字愛分享愛創作。
正在碼字創造人生,
歲月孤苦,唯熱愛可抵漫長,
期待與你相遇,學習,進步與成長。
喜歡記得點贊收藏,我們下次分享見。
期待關注,讓你每天收獲一篇優質文章。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