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一生

  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無意間看到一則泰國的公益廣告,感觸頗多。那是關于一位母親、女兒和菠蘿的故事,母親說“我沒有什麼文化,我不知道怎麼教我的孩子”,所以她堅持讓她的女兒在生活中模仿并學習。

...

    沒什麼文化的她,卻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讓女兒學會切菠蘿,獲得觀察學習力;因為沒文化,窮的買不起冰淇淋的她自制菠蘿冰淇淋,讓女兒學會思考的能力;因為沒文化,在女兒不會吆喝,賣不出菠蘿冰淇淋時,鼓勵她去市場看看,讓女兒學會抗挫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她很普通,卻讓女兒以後的人生足以優秀。她說“我很開心看到她從生活中學習,以及解決問題,要是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知道她也可以過得很好”。她沒有什麼文化,卻把家庭教育诠釋的淋淋盡緻。


...

...

      俗話說“3歲看到老”,這句話不無道理。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家庭教育無不貫穿其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是母親的角色,更是孩子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比得上100個老師。

...

為什麼家庭教育如此重要呢?首先,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初的教育。

      胎兒在母體中孕育時已經開始胎教,很多媽媽會在懷着寶寶時放放胎教音樂,給孩子講故事,和他(她)聊天并撫摸等等方式胎教,這也是親子之間最初的一種“聯絡”,也是媽媽最為幸福和充滿幻想的時刻。關于胎教,科學也已經證實它的教育作用,是孩子最初感知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

...

      剛剛出生的嬰兒,猶如一張白紙,就像是初食人間煙火的精靈,他(她)的一言一行,全部都是在模仿,從學會說話、吃飯、到走路,直到長大接受學校和社會的層層考驗,每一件小事中都折射出家庭環境的影響力。可以說,沒有家庭教育做基礎,其他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就很難實行。

其次,家庭教育的影響貫穿一個人的一生

    學會一段舞蹈,一段時間不練習,可以忘記;學會一種技能,一段時間不實踐,可能生疏;看完一本書,一段時間不複習,也許想不起,但你從小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你怎麼去抹掉重來?!

有時候,你會聽到鄰居說“你走路方式和你爸爸一模一樣”,“你說話的樣子和你媽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亦或你會聽到你朋友對你說“你這人能不能不要老是鑽牛角尖!”“你為什麼這麼愛發脾氣?!”或者也有老師這麼評價你“學習很努力,但似乎沒找到适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尊敬師長,但不愛說話,不太合群”。上面的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家庭教育影響力的典型!家庭教育開始的比較早,涉及面也比較廣,涉及到一個人的衣、食、住、行、思維、性格、智商和情商等等,這些都和父母的一言一行有最直接的關系!父母是毫無保留,孩子是全盤接受,所以每一代都是上一代深深地烙印。

...

    另外,家庭教育也是一輩子的事業,不像學校的教育有教育的期限,到了時間,會發給畢業證,而家庭教育,隻要你沒有斷開和家庭的聯系,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延續着。

那麼如何進行家庭教育顯得至關重要!1.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而不是站着

      蹲下說話,和孩子保持平等的視角,你說話的語氣自然平和溫柔很多。

    有這種感觸源于我自己的一次經曆。那次回到家,發現孩子偷偷把零食全部吃光了,忘記了我的囑咐,我不禁心裡很着急,語氣就急了點“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吃這麼多零食不怕蛀牙嗎?!”兒子沒吭聲,隻是過來抱我,讓我彎下腰蹲了下來,他說“媽媽,你太高了,你看着好可怕”,聽了他的話我平和了很多。後來每次要生氣的時候我都試着蹲下來,發現和孩子同一視角,縮短了溝通的距離,讓孩子感覺你是他的好夥伴,他自然什麼都願意和你分享!也自然提高了溝通的效率,讓孩子覺得你尊重他,讓他倍感自信和優越!

...

2.多一些表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和指責“隻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充實的過上兩個月”-----吐溫

    孩子可以自己穿衣服了,孩子可以自己吃飯了,孩子可以自己上廁所了,孩子成績進步了,孩子願意主動幫大人分擔了......這些都是孩子從小到大可能學會的事情,作為父母,應該多表揚鼓勵孩子。不要覺得孩子會放肆驕傲,适當的表揚當然是具體而非抽象的。比如:孩子主動和别人打招呼了,你可以誇孩子“寶寶真棒,這麼懂禮貌,看到阿姨能主動打招呼,阿姨肯定很開心呢,你說是不是”而不是簡單的一句“哇,寶寶你真棒呀”,沒有具體的鼓勵事項,會讓寶寶不知道哪方面做得好,從而以後去不斷的加強它。“情感教育永遠好于說理教育”!善于運用情感教育,尤其是表揚鼓勵,會使教育事半功倍!

...

    多一些陪伴,讓孩子獨立探索,給他(她)足夠的自我空間

    孩子的世界,就是不斷模仿,不斷學習的世界。他們就像一張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了些什麼,它就成為一幅什麼樣的畫,不差毫厘!

...

    為什麼提倡孩子剛出生那三年一定要自己帶?因為父母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使他們的性格更加開朗自信;因為父母的陪伴可以給他們更好的教育,讓他們思維方式更發散注意力更集中;因為父母的陪伴更科學、給他們更多的探索空間,讓他們在生活中更獨立、更願意探索新世界!

...

    問問你自己,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你是自己決定自己解決還是和寶寶一起商量着解決?當孩子遇到麻煩時,你是鼓勵她(他)自己想辦法解決還是你替她(他)想好辦法亦或直接代辦?事情忙不過來時,你是一邊抱怨一邊做事還是讓孩子也參與進來?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你在哪兒花費了時間,孩子就會在哪兒回報你!當孩子積極的想幫住你時,你的打斷是對孩子積極性的最大傷害!

    最後,記住這句話: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好成就都是化出來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