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菜園

...

圖片來自網絡

甯靜的午後,風微微地吹,鳥輕輕地叫,花悄悄地開。太陽也不吝啬它的光和熱,暖暖的照着大地。我在灑滿陽光的後院裡,靜靜的坐着。

一隻鳥兒落在花壇裡,它細細的腳輕快地在那些花兒,草兒,葉兒上跳動,尖尖的小嘴在泥土裡尋覓,翅膀撲棱的聲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着它,它也不時的看着我,當我們視線相接的那一瞬,花壇無限擴大,我似乎又看到了小時候家裡的那片菜園。

上個世紀90年代,爸媽的工作雖然穩定,但工資很低,要養活我和弟弟妹妹三個孩子也很不容易,家裡雖說不捉襟見肘,但也不寬裕。

爸爸單位的後院有一塊閑置的空地,上面還扔了好些垃圾,一個春天的周末,爸爸說要把這塊空地收拾出來,在上面種菜,這樣就可以節約菜錢,補貼家用了。

說幹就幹,我們就開始行動了,媽媽和我負責把地裡的垃圾用鉗子撿掉,爸爸負責挖地,很快這塊地就被翻整好了。挖好的土地散發出泥土和青草的味兒,這大概就是自然和生命的氣息。想着不久的将來,這塊土地會生長出植物,供養我們的一日三餐,那麼一刹那,小小的我對土地産生了敬畏之心,覺得土地神聖而偉大。

老爸是個有計劃的人,這一片土地被它分成了很多小塊,哪一塊種韭菜,哪一塊種青菜,哪一塊種蘿蔔……每一塊都規劃的很好。還給土地撒上了菜枯。我原本以為就可以種菜了,可爸爸卻說還要等上幾天才能種菜,為什麼要等呢?我白思不得其解!

接下來的幾天,爸媽從小鎮上的鄉親們那兒找了許多菜籽,還在趕集的時候買了好些菜苗。這天下午放學後我去辦公室找媽媽,媽媽抱着一摞作業走出來,她告訴我爸爸已經在種菜了。我摟着我斜挎的書包趕緊往家裡跑,媽媽在後面說了什麼,我也沒有聽見。

菜地裡,爸爸已經種了不少的菜了。他溫聲的對我說:“冬子,你就站在旁邊看着,不要把我剛栽的菜苗踩了。我小心翼翼的站在爸爸指定給我的位置,看着爸爸種菜苗、撒菜種,想象着他們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心裡全都是喜悅。這種感覺是血脈覺醒嗎?常常聽别人說:“往上數三輩,誰家還不是個農民呢?”我想也許是的,聽爸爸說他的爺爺對土地有莫名的渴望,省吃儉用下來的錢全都用來購房置地了。那年那月,擁有自己的土地是多麼的不容易。

每天放學爸爸都會帶我去菜地裡逛上一圈,除了看那菜園裡菜的長勢,我還學到了一些農諺,什麼“金蟄種瓜,疙疙瘩瘩”,“要種四季豆,不在清明後”,“肥多急壞禾,柴多壓死火”這些都是爸爸随口教會我的,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在鎮上讀書,大多數都是農村孩子,那個時候總會放“農忙假”,春耕秋收太忙了,孩子們也得回家幫家裡幹農活,每年放假,老師都會給我們布置一個作業:就是寫一篇名為《忙假中的一天》的作文,我常常不知道怎麼寫,每次就天馬行空地亂寫,有一次我寫到秋天收小麥,夏天種谷子,老師笑話了我很長一段時間。自從有了這個菜園,我再也沒有鬧這樣的笑話啦。因為每個季節都有收獲,每個季節都有播種,爸媽會給我普及農作物知識。

老爸種的菜裡面,我特别喜歡那幾畦韭菜,幾場春雨後,他們就散發出勃勃生機。翠綠的葉片就像一條條綠絲帶,光滑明亮。陽光灑在上面,折射出耀眼的光。每一片葉子上面都仿佛住着一個精靈,每個月,我們家都會吃好幾次韭菜,韭菜炒雞蛋,韭菜盒子,涼拌韭菜……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幼時讀杜甫,他的憂國憂民,他的一腔抱負,我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但“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這樣的句子,讓我一眼萬年。你想啊,在一個微雨的黃昏,多年不見的老友叩門而入,寂寞中的人不知有多歡喜。你冒雨割來春天新發的韭菜,就着剛煮熟的小米飯,滿屋噴香,故人對坐,談天說地,雖是粗茶淡飯,但主客皆歡,豈不快哉!人間煙火氣,最拂凡人心。哪管什麼“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珍惜當下,感悟當下,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我家的菜園在爸媽的辛勤播種下,一年四季都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特别是豐收的時節,我們家的大籃子,小籃子都裝得滿滿的,爸媽常把土地的饋贈轉贈給鄰居,讓大家都能感受到那一份喜悅和美好。

...

圖片來自網絡

我現在給孩子們煮飯時,總會想起娘家餐桌上的涼拌菜。芹菜鋪滿菜地,采摘回來涼拌;香菜一籃子,涼拌;蘿蔔拔一根,涼拌;真是萬物皆可拌!雖然吃的素,雖然有時候會覺得吃煩了,但我和弟弟妹妹從來不會浪費食物,總會把飯菜吃得幹幹淨淨。爸媽常說:“浪費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我們誰都不能沒有道德啊!

菜園裡除了種蔬菜,也種花和中藥。花是在夏天的傍晚開的。紫紅色的小喇叭花散發出淡淡的幽香,和着一縷夏風,悄悄的沁入你的心脾,讓人神清氣爽,花開之後,它會結黑黑的小圓籽。一位鄰居小姐姐收集了很多黑籽,然後去掉外面的黑殼,就變成了小白籽,這些小白籽輕輕一捏,就變成粉末狀了,鄰居姐姐把它裝進小玻璃瓶裡,有一次我從她家門前經過,發現她用這個抹臉,我也像她那樣做了,媽媽看着我的花臉,笑得前仰後合。

有時我們在菜園的一角,先把薏仁籽一一采來,再把中間的芯扒掉,就露出一個小孔,然後用線從中間的孔把它們穿起來,一串一串的,有的戴手上,有的挂脖子上,感覺自己就變得美美的了。如果采集的多,就會做成家裡的門簾,我就為我的房間做了門簾,每次出門,用手掀開它們,我就會想起“美人卷珠簾”的詩句,可惜我不是美人!但薏仁珠碰到身上冰冰涼涼的,的确在炎熱的夏天為我帶來了一抹涼意。

小時候我們幾個孩子經常肚子痛,爸爸就會去市集上買一些鄉裡人種的生地黃,那是一種黃色的根莖,是一味中藥材。爸爸會把肥厚的那一段切下來給我們炖肉吃,剩下的一些細小的根莖就會種在菜園裡,我問爸爸它們會不會發芽,生長。爸爸說:“試試看吧,興許會長呢。”爸爸說的沒錯,第二年初夏,我就見識到了生地黃灰綠的葉和淡紫的花,是呀,興許會呢,不試試怎麼知道?

菜園裡的菜不可能全都長勢誘人。有時也會有一些半死不活的植物,爸爸總是會耐心的對待它們:除草、施肥、澆水一樣都不怠慢。在爸媽的精心呵護下,這些植物又會煥發生機。當然也有救不活的植物,他們又會倍感惋惜。這樣的過程,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這樣的思想,生命來之不易,生命彌足珍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該放棄生命,草活一季,人活一世,都要好好活着。

後來,菜園被别人弄去做了一個木材加工廠,爸媽也退休了。他們把那個小鎮當成第二故鄉,雖然平常不住那裡,但春節時總是讓我們幾個孩子回到那裡團聚,偶爾陪他們散步,路過那片菜園,他們會說:“真要謝謝這片菜園,它給我們提供了那麼多新鮮的蔬菜……

這兩位可愛的老人對任何事物都懷有感恩之心。菜園饋贈了我們,又何嘗不是他們辛勤的勞作才有的收獲?他們辛苦了一輩子,我們是他們的收獲嗎?可收獲的又是什麼呢?光陰如繡,蔓草生香,希望我的父母平安喜樂,健健康康。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