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孩子”的背後,到底是誰的錯呢?

閨蜜每每說起兒子,都倍感頭疼。

她好不容易托人四處打聽,給兒子找了一個特别難約的鋼琴老師試課,兒子卻嫌棄學鋼琴沒意思,嚷嚷着要去學動感十足的架子鼓。

帶兒子逛商場,她選中的衣服兒子一件都不喜歡,吵着鬧着要買自己選中的衣服。

她看着兒子搗鼓半天也沒拼好手中的變形玩具,好心想要幫忙,兒子卻怪她“多管閑事”。

她告訴兒子雪碧和可樂兌在一起很好喝,兒子卻偏偏要把雪碧和橙汁兌在一起喝。她對兒子說:

“在學校裡要謙虛些。”兒子卻反駁道:“我要是不表現出來,别人怎麼知道我這麼優秀。”

閨蜜常常跟我發牢騷說:“我這哪是生了個兒子,分明是給自己生了個死對頭。”

看着閨蜜那苦大仇深的樣子,我想起莫言曾經說過: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

我也一樣很是羨慕閨蜜生了個一身反骨的孩子。

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森曾說過:“敢于反抗的孩子通常更有自信心和自尊心,這對他們日後的成功很有幫助。”

那個一身反骨的孩子,身上藏着我們想象不到的優秀。

其實,心理學家皮亞傑早就說過:“孩子從2歲起,就開始确立自我意識。

一旦出現自我意識的覺醒,就開始用抗拒和拒絕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表現為不聽從父母的建議和指令,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任性、固執、甚至開始反抗。”

可以說,反抗,是孩子成長的天性,是孩子探索自我,建立自我的一種途徑。

有沒有反骨,決定了孩子是否擁有一個強大的自我。

如果一個孩子一直很乖,不反抗,不拒絕,也不惹事,并不是件好事,反而很容易會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隻有當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的越好,越強大,孩子才能建立起足夠的自尊和自信,才有勇氣和力量發展出完整的自我,才能成長得更健康、更出色。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