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網友閑聊的方法

鄭重聲明:文章原創,文責自負。

獻給白影離白

在網上和網友、群友閑聊,或者評論的時候,常常發生争吵,甚至被誤會成噴子,被罵杠精。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結局往往是删除、拉黑、退群不再聯系。其實要避免這種誤會很簡單,隻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即可:

用詞的時候,要和善。我以前在網上閑聊,或者評論的時候,總是把“我認為”三個字放在句前。生活中需要發表一些看法,也會說“我認為”。那時我常常與人發生争吵。她跟我說:“你是一個自我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就把“我認為”換成更親切的詞“我感覺”。“感覺”相比“認為”而言,更和氣,堅定不移的立場消失了,可以交談的空間更多了。我是從什麼時候改變的,現在忘了。

以前在網上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得來的往往是莫名其妙的否定。為了說服她,我和她争起來。可是她始終不接受我的觀點,我就說她不講道理,她也說我是杠精。我和她一直争吵,直到忍無可忍,一氣之下拉黑了,這下我的世界清淨了。

某一天,我在閱讀《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無法外出旅行,也要設法和一些持不同見解的人們有些交往,可以閱讀一種和你政見不同的報紙。如果這些人和這種報紙在你看來是瘋狂的、乖張的,甚至是可惡的,那麼你不應該忘記在人家看來你也是這樣。

看見這段,我明白她和我一樣氣憤,便冷靜下來。

由于我的觀點常常遭到否定,清楚這樣的感覺不好受。現在網上聊天的時候,我常常贊成對方的觀點。這當然不是欺騙與迎合,是表達友善的方式。如果那人說的觀點你實在無法認同,也可以用一些和善的詞,比如:我感覺某某觀點更好,自然而然地談起自己的真實看法。

不免在抒發自己觀點的時候,可能觸碰到她的底線。你把人家惹得冒火,她不能順着網線找你打一架,但是争吵一定會發生。如果說服不了對方,兩人都十分惱怒,就按了拉黑鍵,整個世界清淨了。

沒辦法,網上的人都是陌生的,沒有時間好好相處怎麼會知道對方底線呢?要知道網友和朋友的區别是,是否有過在一起生活的經曆,摸清對方的性格。網友沒有一起生活的經驗,加個好友就開聊,沒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對方的經曆,了解對方的生活。隻能站在自以為是的角度說自己的觀點,所以網友比朋友更容易發生争吵。

我想,與其讓别人探知你的底線,不如主動告知她:“你這樣的話,聽了我覺得難受。”“我聽了感覺受傷,這樣的話不想聽,你不要再說了。”“現在很生氣!”也可以直接說,“這是我的底線,你不要說了!””

可能你說了,對方還是不聽,或許你知道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試着理解她。可是你都不了解網友,怎麼可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她的觀點呢?你無法站在她的角度思考,也無法知道她得出這個觀點的理由。我對此的做法是主動詢問理由,問她:“為什麼你會這麼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确的?”要知道引起争吵的原因,可能是雙方的觀點都是正确的,不可能雙方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不然你們也不會争來争去了。

當然,有可能她無法說出理由,她已經情緒化了,說不出來。你面對這樣的人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你無法改變她的情緒,隻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先把打字的手停下來,做一次深呼吸,避免争吵升級。

有一次,我遇到了最激烈的争吵。我和她都提不出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說的是對的,隻能靠“說”征服對方。這可怎麼辦呢?

這時就需要寬容、大度了。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執的地方,學會理解網友,正是慢慢開始變成朋友的标志。等到情緒退去,回頭看看,會發現她還是很不錯的。

要知道,如果你嚣張跋扈對待别人,她也會嚣張跋扈對待你。兩人隻能相互删除、拉黑,不再聯系。

坦白說,我們無法真正理解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經曆不一樣,家庭環境不一樣,知識背景不一樣,社會地位不一樣。面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感受,會有不同理解。哪怕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也不要放棄表達,更不能放棄澄清誤會的動力。

我知道寫下這篇文章後,和她閑聊時,還是忍不住和她争吵。因為人總是孤獨的,隻有與他人産生聯系才會感到安心,所以我們自然而然的和他人閑聊,尋找和自己觀點相符的人;不斷的和他們争吵,向他們表達,我是這樣的人。和你吵架的我是真誠的,鮮活的,具有獨立思考的個體,而不是你的所有物。

後記:

一直以來我都是寫小說,這是第一篇散文。因為看了羅素的散文《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有感而發。我看着别人寫得好,自然也想試試看。現在發現,散文比小說表達觀點更直接,要是寫小說恐怕得花不少文字,編織一個故事,才能說清楚一些觀點。

要寫什麼源自于我對當代社會的理解。我感覺當代社會普遍的存在又一直沒有人寫的題材,我會去寫,填補上當代社會的空白。現在很多人都是網上聊天,要是早上八十年,對着屏幕聊天這種事堪稱魔法,“網友”一詞都沒有出現。可是我一直沒有發現有人寫和網友相處的文章。我感覺應該有這樣一篇文章才對,根據自身生活經驗寫出這篇散文。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