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便宜,愛計較,到底是愚癡還是智慧呢?

作家馬德曾講到一個故事:

集市上有位婦人在閑逛時,每路過一個小吃攤,都會拿起攤位上的吃食,以“嘗一嘗味道”為由,吃了不少東西。

就這樣,她邊逛邊吃,沒花一分錢就吃遍了每樣小吃,填飽了肚子,占盡了便宜。

有位老人帶着小孩也在趕集,孩子看到婦人的做法後,也想學着一路吃到底。

但他剛伸出手想去拿,就被祖父厲聲呵斥并立即制止了,孩子對此感到不解且委屈。

祖父見狀教育道:“你要是學了她,就會生出窮氣,有了窮氣,人就再難翻身了。”

仔細想想,“窮氣”二字,指的正是長期積攢的不良生活習慣,久而久之拉低了做人做事的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影響着遇事時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決定着看待世界的認知層次。

而父母的格局,在潛移默化間通常會影響孩子學習生活的态度,也決定着孩子人生的高度。

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會因為家境不太好,給孩子從小就傳遞“讀那麼多書不如早點賺錢”的觀念。

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在大事上又稀裡糊塗、将就解決,讓孩子越來越看不清生活的意義,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父母格局太小,孩子眼界也會随之變窄,福氣因此一點一滴流失;

父母格局夠大,孩子未來才能站得更高,前行路上才能看得更遠。

寒門女孩王心儀就成長于一個大格局的家庭中,在父母的托舉下,她一路向陽而生,改變了命運。

她曾寫下的那篇《感謝貧窮》,看哭了無數網友,也讓不少人從中看清了教育的意義。

她家裡的經濟條件并不好,可即便日子再困難,父母也從未想過讓她和弟弟中斷求學路。

小時候,因為經常穿着舊衣服,她時常會受到班裡同學的嘲弄,有一次被傷到自尊,哭着跑回家。

母親知道緣由後,沒有怨恨,也沒有斥責,而是認真地安慰她:“不用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從那以後,她明白了:人生的路,不是走給别人看的,何必在乎旁人的評價。

雖然生活上物質匮乏,但母親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背詩算數,還常常教導姐弟倆:“好好讀書,是一條更廣闊世界的路。”

從那時起,她就立下信念:靠知識改變命運。

母親的大格局,如一盞燈,照亮了王心儀的人生,通過堅持和努力,她如今已經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學。

姚鄂梅在《家庭生活》中提到: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家,人就會長成什麼樣的形狀。”

一個孩子從小接受着什麼樣的教育,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受教于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父母的格局,決定着孩子前行路上所見所聞,以及從中收獲的認知層次。

人站在什麼樣的高度,就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

與其一味地要求孩子有出息,不如先做大格局的父母,一點一滴成就孩子的一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