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社|五月總結
風風雨雨的五月終于過去了,六一兒童節雖然有些風雨,不過今天又是豔陽高照的一天了。
說起讀書,真是羞于談起的五月。按照規律,無論如何是要做個總結的。
認真讀的書,隻有這本季羨林的《心安即是歸處》,還是采取邊讀邊摘抄的方式,每天手寫一頁,五月份讀了28天,摘抄了28頁。
都是以《每日讀寫——》的方式,選擇自己認為理解比較深刻的主題,進行歸納總結,做階段性的學習成果彙報。一共寫了4篇,都投在讀書社手寫小分隊裡。
參加腦動讀書會組織的——關于散文創作的公開課,整理了詳細的學習筆記,投在讀書社專題裡。
讀的書不多,聽的書不少,聽的最多的是《老梁故事會》,差不多全部聽完了。還有賈平凹的《寫給母親》,梁曉聲的《人間清醒》,這兩本書隻聽了一部分。
關于讀書似乎就做了這麼幾件事。
四月份已經讀完了遲子健的散文集《也是春天,也是冬天》,準備寫一篇書評,五月份完成了初稿,可是至今都不能發布,隻因為要核實一些問題,查找一些資料,可是遲遲沒有做完,争取下周完成。
列入五月份讀書計劃的還有《卡馬拉佐夫兄弟》《追憶似水年華》這兩部大書,都隻翻了十幾頁,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讀。
那麼五月份幹什麼去了?五月份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寫古風故事上了。
五月份有個寫古風言情小說的活動,考慮到自己從來沒有寫過這一類的小說,不如參加一下,聽聽專家講課,走個捷徑,得些要領,興許自己也能寫上幾篇古風言情故事,就是抱着這樣的目的參加的。
加入這支隊伍後發現,這一百多人中,絕大部分都是寫古風故事的能人,像我這種小白不多。
在群裡,通過大師們的交流,閱讀他們的古風故事,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也嘗試着寫作,主要是為了完成作業,生怕拖了小組的後腿。
這種小組計分式的辦法真好,調動了小組成員的積極性,能者多寫、多評、多貢獻、多得分;差者努力完成,怎麼着也得完成作為組員最起碼的作業,不至于落後太多,丢了小組的面子。
實踐證明,這是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是自己寫作上的短闆,所以寫起來非常吃力,不得不去查閱一些資料,翻了不少書,了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人們的生活習慣,人物之間的稱謂等等。
還讀了不少大佬們提交的作業,受到不少啟發,漸漸地喜歡上了古風故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強完成兩篇作業,最後一篇提交的作業,是在最後期限提交的。
說心裡話,這兩篇作業寫得很辛苦,草稿紙用了不少,删了改,改了删,雖然都被專題收了,但自己并不滿意。
最後的統計數據要6月15日才公布,到時一定會有更多的驚喜。你知道嗎?提交作業最多的有12篇,而且已有多篇文章上榜。
如果繼續這方面的創作,我還要補很多課才行,真是學無止境啊。
六月份不敢再做讀書計劃了,還是把前面沒有完成的繼續做好吧。
- 上一篇 天下詩人皆入蜀
- 下一篇 讀魯迅《端午節》:成年人最大的體面,就是放下面子,認真生活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