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思維》讀書筆記1

part 1

     學習《模型思維》,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就像站在許多扇窗戶的房子中,擁有看向多個方向的能力。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必定招緻質疑。


...

01 做一個多模型思考者

     要想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你必須擁有多個模型。而且,你必須将你的經驗,無論是間接的,還是直接的,都放到構成這些模型的網格上。——查理.芒格

    使用模型來思考問題,你将更擅長評估層出不窮的經濟事件和政治事件,更能辨識什麼是意識形态取代理性思考。

    本書讨論的模型分為三類:對世界進行簡化模型;用數字概率來類比模型;人工構造的探索模型。

    有了多個模型,就可以觀察不同因果過程是如何重疊和相互作用的。

    一是大數據時代的模型

    原來,為了獲得信息,不得不在圖書館或者私人“寶庫”穿梭,現在,大數據可以實時查詢、實時訪問。

    然而,數據并不一定是“靈丹妙藥”,因為經驗事實本身可能有誤導性,數據也并不全是普遍真理。因此,我們所處的時代需要模型,我們生活在多模型時代。

    通過模型來設計策略,會讓我們變得更聰明,可以澄清相關假設,可以更有邏輯地進行思考,可以利用大數據來拟合、校準、檢驗因果關系與相關性。

      二是為什麼需要多模型

     使用多模型思考,也就是将多人的優點集中起來,呈現視角和觀點的多樣性。

      所有模型有三個共同特征:第一,它們都要簡化;第二,它們都是形式化,要給出精确定義。第三,所有模型都是錯誤的(通過邏輯推理、提出假說、涉及解決方案和拟合數據,最後進行論證)。因此,要對同一個問題要運用多個模型思考,可以克服單個模型因嚴格而導緻狹隘。

     三是智慧層次結構

     智慧層次結構:

    第一層次,智慧

    第二層次,知識

    第三層次,信息

    第四層次,數據

     數據是缺乏意義、組織或結構的。信息是用來給數據命名并将數據歸入相應的類别(比如雨是數據,而降雨量則是信息)。

     知識是對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和邏輯關系的理解。知識組織了信息,呈現為模型的形式。智慧是指識别和應用相關相關知識的能力,就是層次結構的基礎。

     智慧需要多個模型思維,智慧能夠懂得如何選出最優模型。智慧可以通過求出各種模型的平均結果來實現,是進行預測時一種常見的方法。智慧就是正确的知識和模型。

      面對一個複雜的系統,我們不能“将整個世界雕刻在關節上”。但是可以部分地将主要因果關系分離出來,然後探讨它們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經濟、政治和社會系統産生的數據會表現出一緻性。

     四是做一個多模型思考者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着信息和數據的時代,任何單個模型都可能遭遇失敗,因此要成為多模型思考者。

      要成為一個多模型思考者,就必須學習掌握多種模型。當然呢,構建模型是一門藝術,隻能通過不斷實踐才能熟練掌握,需要刻意練習。

(未完,待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