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着接納卻掉進了接納"悖論"
關于接納,Deepseek是這樣說的:接納的深意,或許就像園丁理解季節:不是放棄培育花朵,而是學會在寒冬休耕,在春雨中等待,在盛夏欣賞不同于自己預期的綻放。它最終導向一種更輕盈的存在方式——帶着所有的不完美,與生活跳一支和諧的舞。
這裡面提到一個很核心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帶着不完美而輕盈的存在。這也正是接納與被迫接受本質的區别,接納是理性與情感的高度統一,停止對抗,包含理解與關懷,往往伴随自我慈悲。
簡單說就是穿越情緒,主動擁抱。
舉個例子。孩子寫作業慢,我接納他就是不如我預期的那麼快,而且想辦法幫助他寫的快一點。我把重要的發言搞砸了,我接納自己的能力不足,并想辦法調整方向或者迅速補齊短闆。
也就是說,這個指向一定是穿越情緒後的積極行動。
而很多人的接納是我不能不接納。我要求自己接納。這就掉進了接納悖論——我要求自己接納,實際上在對抗自己的不接納。不允許自己不接納。
顯然。這樣的"接納",隻能讓人給不完美強行畫個句号,并不能讓人輕盈前行。
- 上一篇 《走出非洲》與女性魅力:良善、獨立與熱情的力量
- 下一篇 行走本身就是一個答案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