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内外(八):王維,身世不錯、天資聰慧、意志堅定,老天都眷顧他的才華
要說王維,不同人有不同的中意詩歌。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的便是王大師的《山居秋暝》。一個普通的農家生活場景被刻畫的如此靈動和充滿禅意,實在是“此物隻應天上有”。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若是單從詩歌方面去判斷王大師是否在官場沉浮過,估計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他并未入過官場。不過,我們都推測錯了,王維也是在官場沉沉浮浮的老人兒了。這點有點像賀知章,雖然久經官場,但是并未被影響靈魂深處的處女地。
王維不僅出身顯赫,而且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都是高手。追溯起來,身為宮廷樂師的王維祖父應該在音樂方面給了他點悟,再加上他的父親也是官員,目前出身豪門,教育資源和榜樣圈子必定不俗。但是此事又要分兩個方面去看,畢竟身世顯赫之人衆多,纨绔子弟更是不勝其數。王維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并且成就如此多維度的造詣,自然不完全受身世影響。人,自己努力,還是很重要的。
相對于自己的好友孟浩然,王維還是選擇了“大路”,像其他人一樣宣傳自己、争取得到名人、要員的輔助。皇天不負有心人,王維結識了岐王,不過岐王看到王維給他的敲門磚——王維臨時在岐王家專門繪制的奇石圖,覺得此人才華橫溢,自己的份量還不夠讓他穩定過了科舉。
岐王出手,不是凡手。小王啊,你如此聰慧,知道我最愛奇石便以此為敲門磚;既然你詩詞歌賦也如此精湛,再加上你祖傳的音樂天賦;你弄幾首傷感的歌曲怎麼樣?王維天資聰慧,岐王如此一講,他便知道了岐王的用意。
要我說,唐朝的文化繁華隻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還得是舉薦、更看重才華的舉薦。堂堂的岐王,居然為了一個并非頂級家世的王維,去哀求了玉真公主;可見岐王、甚至是唐朝的大度與惜才。
本想推脫的玉真公主,一來确實覺得王維是一個人才,二來岐王的磨耳朵更是功不可沒。經過兩位大人物的肯定和推薦,王維直接起飛,科舉、吏部一路暢通;太樂丞,“掌管皇家禮樂,負責宮廷裡音樂舞蹈的教育管理工作。”這一下,就成了同齡人的榜樣了。
要說命運,還真是弄人,注定了要和孟浩然一起隐居,那勢必會出一些幺蛾子。這不,有人羨慕,就有人嫉妒恨;純粹的王維帶着未來潔淨的心底隻專注文化活動,居然部門有人使用了皇家的色彩來舞獅。這還得了!别幹了,你去山東吧,先把倉庫管好。
事情都分兩個方面去看,這一次的遭遇于官場而言自然不是好事,但是卻開啟了王維不一樣的人生,山水田園,詩佛人生。這一點其實就在這次的下貶圖中的一首詩歌便可窺見一二。
《宿鄭州》
王維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
他鄉絕俦侶,孤客親僮仆。
宛洛望不見,秋霖晦平陸。
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
主人東臯上,時稼繞茅屋。
蟲思機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
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
尤其是“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其實已經有了《山居秋暝》詩風的萌芽。如果說,這次被貶是轉換方向的起點,那麼好友孟浩然的去世就是助推劑。自此之後,王維先是半隐居,後來幹脆“過起了吃齋念佛”的小日子。開篇我最中意的那篇詩歌《山居秋暝》便是在此期間完成的。
也許是孟浩然的經曆給了他不入官場的堅定信心,也許王維早已經在第一次被貶的時候就認準了這條路。總之,面對再次做官的機會,王維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爺不伺候!也這是這樣的魄力和堅定的方向感,面對複雜的朝堂他躲過了一劫。所以看清楚自己,給自己定好位,老天一定不會辜負你!
雖然後來王維一步步升職,直至尚書右丞。但是在他的心裡卻沒有将其視為人生的必有之物,因為王大人明白,哥的田園、哥的家,皇上,我先退了哈!你别拒絕我,我把我弟弟推薦給你。行吧!皇帝一口答應,畢竟這樣的人也是“稀罕物件”,也算是不貪戀權利的榜樣。
要說這王維兄弟倆還真情深義重,弟弟為了救哥哥辭官回家,哥哥為了拉一把弟弟提前退休。也許隻有這樣的深情才能讓王維寫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來思念弟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