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驅民在信誠 一言為重百金輕”

此典句出自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譯文:

從古以來統治人民在于信誠,一言為重百金為輕,立法要嚴明。現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毀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堅決施行。

注釋:

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驅民:驅使、役使百姓。

信誠:誠實守信。

金:古代計算貨币的單位。

百金:泛言其多。秦以一镒(二十兩)為一金。

今人:指宋朝的大地主頑固派和道學家。

賞析:

《商鞅》是王安石頌揚先秦法家商鞅的一首七言詠史絕句。商鞅在秦國推行了一條比較完整的法家路線,他所領導的變法運動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在開始實行變法時,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商鞅先“立木”取信于民,以嚴明法令。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二句,是對商鞅令出必行的做法給予高度的贊揚。商鞅開始變法,就遭到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反對,商鞅根據“法不阿貴”“刑無等級”的規定,堅決鎮壓了奴隸主貴族複辟勢力,使變法得以繼續推行。

“商鞅能令政必行”,就是對商鞅能取信于民和堅決鎮壓複辟勢力使變法勝利推行的進一步頌揚。

王安石寫了這首詩,對商鞅作了高度的評價,肯定了商鞅的曆史功績,粉碎了頑固派的破壞陰謀。

特别是:“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兩句,直言不諱地表明了王安石的尊法反儒立場,針鋒相對地回答了頑固派對革新事業的咒罵,表明了王安石要繼承和發揚商鞅的法家精神,堅決推行新法的決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