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出不一樣的花朵

...

和妹妹視頻,聊到最近自己在做些什麼,回答道,畫畫、看書、寫東西、撸撸貓、睡覺,妹妹很是羨慕。于是建議她把很多年沒畫的畫畫拾起來,因為記得小時候的她很喜歡畫畫,在繪畫方面也頗有些天賦。跟她說總歸是要有一些興趣愛好的,人生這麼長沒有興趣愛好的生活該是枯燥無味的。妹妹撇了撇嘴,聳聳肩說,她們已經被大學生活打磨得毫無棱角也毫無精神生活的追求了,說現在沒有學分的事情是萬萬不想做的。又回答我說畫畫有什麼用呢,那些專業畫畫的都很難找到工作了,何況她們。學校每天會把時間安排得緊緊的,各種講座,各種活動,用去一次加多少學分來讓孩子“自願”參加各種活動。

聊完以後心情很是沉重,不禁在想,我們的教育,到底想要把我們的年青人培養成怎樣的一種人呢?

蔣勳的《生活十講》裡寫道“要讓下一代有氣節,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個多元的人才是完滿的和健全的”。而現在我們的媒體總是會大肆宣揚各種所謂的“精英教育”,學校和家長都以孩子考試成績為最大價值導向,考試考得一百分的就是“好孩子”,而考試考低分的就是“壞孩子”,不論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在對待同伴時多麼的冷漠,也不論成績壞的孩子在其他方面是多麼的有天賦,這就是從一開始就把孩子的多元化發展扼殺在搖籃裡了吧。每一個孩子都是遺落人間的天使,就像我深信人性本善,可是最近各種關于孩子犯罪,殘忍殺害同學甚至父母的新聞越來越多,大衆在扼腕歎息的同時,難道真的不應該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的教育,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從某一種角度來說,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隻知道考試的“好孩子”是極其簡單的,我們可以隻做自己的事情努力賺錢,然後把孩子送往各種補習班,可以不和孩子交流,不用給孩子陪伴的時間,隻用像填鴨子一樣,讓各個精英老師給孩子灌輸知識即可。可是如果我們要培養一個有氣節、有性情、有理性更有幻想的多元的健全的孩子,卻要付出不止十倍的努力。首先,父母永遠是孩子的人生路上的指路燈,我們自己要成為一個多元化的人,我們要懂得宇宙的大與個人的小,我們要懂得每個人雖然渺小卻永遠是獨一無二的,個人的美永遠不在與他人相比較之中獲得,我們要懂得敬畏自然與感恩。其次我們要花費自己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讀書寫字畫畫,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堅持自己所愛,最後我們要讓孩子懂得什麼是“付出”,單單隻有索取與獲得的人生是不會太幸福的,我總是覺得,太過輕易的得到往往讓人不懂得珍惜,隻有先懂得付出的人,才最清楚幸福與生活的真谛。

這樣看來,也許我們的社會與家庭同時選擇了以成績為導向的對孩子的評價體系是有原因的,因為它更适合我們這個節奏越來越快、工業化越來越嚴重而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的孩子被教育成社會的精英分子,坐在各個建築精美的辦公樓,有着一個屬于自己的辦公室,對着一大堆的文件數據,辦公,賺的錢足夠應對越來越高的房價和奢侈品,同時繼續上一代對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進各個補習班,繼續社會精英分子的培養。可是,從來沒有人問過那個看起來意氣風發的他,是不是快樂,于是也從來沒有人問問他的孩子,是不是快樂。

快樂是考第一名嗎?快樂是得到了别人沒有的晉升嗎?快樂是一天天重複相同而繁雜的工作嗎?我不知道,我隻知道,如果快樂是這些,那我們所得到的快樂永遠是在與别人相比較之中獲得的,因為我們比别人好所以我們有一種優越感帶來的快樂。可是,總會有比我們優秀的人,可能比我們更美,更瘦,更有才華,更溫柔,于是快樂便不再了,社會普遍的焦慮由此産生。

于是我們的社會中,社會焦慮越來越嚴重,年青人天天都在抱怨脫發脫得越來越厲害,每個人都想着要賺更多的錢,買更好的東西,住更大的房子。可是卻很少有人停下來去看看大自然,看一朵小花靜靜地開放,看樹葉上一滴露珠的蒸發,看看自己的内心,到底想得到什麼?到底什麼是幸福?

我覺得的幸福應該是多元化的,而痛苦卻往往是在比較中産生的。而讓每個人都能感覺到幸福,社會與學校任重而道遠。也許我們應該帶着孩子去看看野外,看看小鳥雖然沒有獅子的個頭卻有能飛的翅膀,看看鮮花雖然沒有樹兒的高度卻有着獨一無二的清香,看看月亮雖然沒有太陽的炙熱卻有着屬于她的靜谧。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沒有通用的唯一的對優秀的評判标準,甚至“優秀”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同時在大自然的神秘裡也更能讓他們形成一種對造物主與大自然的敬畏,我想,永遠對事物存有敬畏之心的孩子更容易在平時生活中做到真善美吧。

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明白自己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獨一無二,這種從小的自信感便能陪伴他們一生吧。他們一生都會有這樣一種自帶的自信與幸福感,而不用終其一生在與其他人的比較中來獲取幸福,這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