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被“乖”綁架

今天下午送完兒子去美術教室後,就約着羅小姐開始一周複盤,結果聊得太投入,忘記了下課時間。

等我趕到教室時,已經下課50分鐘後了。隻見教室裡隻有他和老師在,他正坐在教室中央,腳下疊着好幾本書。看到我來接他,收起書向我走來。我趕緊為我的遲到向他道歉,但他卻沒有一絲情緒。

老師贊賞地跟我說,他很乖,一直在安靜地看着書。

聽到老師誇他“乖”時,我内心複雜起來。

前不久,我曾拜托一位同學家長代送他上學,這位家長也是跟我說,他很乖,不會亂跑,一點都不費心。

難道是我的日常教育出問題了?“乖”從來就不是我想讓他擁有的标簽。我希望他自由成長,希望他不受限,希望他不要被大人的“乖孩子”标簽所綁架。

我常常可以聽見,有些長輩會對孩子說,你乖乖的我給你買玩具,你聽話我才愛你。如果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了“乖”的價值觀,那一生都有可能受這個詞的束縛,不敢正視自己需求和渴望。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别人誇我乖。直到長大後,我才逐漸懂得為了“乖”我所付出的代價。我把大人的評價标準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不惜讨好迎合。這種乖是很幹癟的,甚至有些呆,缺少生命該有的靈性和活潑。

因此我在育兒上,會盡量避免使用“乖”、“聽話”之類的評價,這些詞在我看來不是誇獎,更像是大人對孩子強勢的話語綁架。

可如今,我兒子的确被他人說“乖”,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難道是我對他過于嚴厲,導緻他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敢有調皮的舉動?這是負面壓制下的“乖”嗎?我迅速回想後發現好像不是,大部分時間裡我還是很開明的,把他當做朋友一樣地談心聊天,很少會拿家長的權威壓他就範。

難道是正面評價下促成的"乖”?在家裡或許我不會要求他學乖,但在學校裡,“乖”依然是最普适的評價标準。隻有乖,老師才能順利開展教學工作。在中國教室裡,乖是被贊賞的,調皮是不被允許的。這個大環境不是我可以改變的。

我可以做的是,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他可以不乖,可以調皮,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媽媽不會因為調皮就不愛他。兒子似有所懂地點點頭。

但,轉念又想,或許“乖”的性格并非全然後天教化而成,應該也有先天因素,很可能先天因素還占了大頭。比如,我有個表弟,從小就非常調皮,曾被他父親吊在樹上狠揍,結果還是一樣調皮,絲毫未減。

這樣看來,我兒子應該是先天性格裡就有“乖”的成分,在成長過程中,又不斷接收到家庭、學校對于“乖”的強化。加上我在日常教育中,很注重對他共情能力的培養。

一系列因素下,導緻他在行為中表現出“乖”的特征。而我要做的是,給予他較大空間鼓勵他調皮,活出一個小男孩該有的淘氣,活出一個生命該有的活潑。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