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荷浮動輕搖舟,夏意正濃釀詩吟。

...

今日:04點50分46秒,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是最早被确定的一個節氣,在每年公曆6月20或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

在中國古代稱為“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動到北方最高端的位置,實為地球本身的俯仰玄曲波韻達到前俯極點這一天。

夏至日,太陽的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這個區域,因此,北半球出現白天最長而夜晚最短的一天。這是極其具有标志性的一天。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過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日減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将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将會逐日減短。夏至日過後,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過後,正午太陽高度角也會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一般吃什麼?

夏至通常在每年的公曆6月21日或22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标志着北半球夏季的正式開始,同時也是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

關于夏至吃什麼,各地有不同的習俗:

1. 老南京有習俗讓小孩在門檻上吃豌豆糕,以此祈求防病消災,因為夏天氣溫高,人們食欲不振,豌豆糕可以開胃。

2. 湘南地區(如衡陽、郴州、永州)有吃夏至蛋的習俗。

3. 有諺語說“冬至餃子,夏至面”,意味着在夏至這天吃涼面是一個傳統,涼面可以幫助消暑降溫,同時補充夏季因出汗多而流失的營養成分。

4. 各地還可能有吃其他清涼解暑的食物,如瓜果、涼粉等,以适應夏季的氣候特點。"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綠樹蔭濃處,新蟬始鳴琴。草木皆葳蕤,夏至萬物盈。今日夏至,願你絢爛一夏,好運倍至,一切美好,恰逢其時。長夏長安,無憂燦爛,歲月悠然,自此皆歡。

溪水潺潺荀成林,

綠蔭栀香暮看雲。

芰荷浮動輕搖舟,

夏意正濃釀詩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