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過憤怒的海觀後感

  刷視頻的時候看到這部劇,女兒在日本去世,我還以為是父親漂洋過海去複仇呢,看了電影才知道和我想象的是有偏差的。

  女兒在日本留學,父親是一個船老大,在公海上捕魚從而供養女兒,想着讓女兒過的好一些吧。女兒也挺懂事,在日本勤工儉學。結果父親有一天在船上捕魚的時候聽到了女兒的死訊,腰腹部17刀,流血了幾個小時才在壁櫥裡死亡,邊等待死亡邊畫着她最喜歡的太陽。

  父親得知死訊後就趕去了日本,在這裡他得到消息,女兒失蹤的時候是和男朋友在一起,于是父親就去找女兒的男朋友,從日本追到了中國。剛開始的時候以為女兒的男朋友是個狠人,不停的挑釁,追女兒的時候還把自己的牙掰掉。女兒說喜歡他有時的溫柔,喜歡他那時的瘋狂和熱烈,喜歡他嫉妒她的鞋子等等。

  當掰掉的牙混着血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們的感情不會是一個美滿的結局,感情應該是溫馨的,血應該是保護,而不應該是感情的籌碼。女兒在日本,會和不同的男人性愛,而且有很高的理性,完事以後,睡了以後就會走。還會體驗窒息的感覺,即使自己很怕,但是還是會去體驗。還有在那一刻丢鞋子的時候,因為不像以前一樣,突然歇斯底裡的一聲叫。感情裡面可以有瑪麗蘇,但是不能所有的都是瑪麗蘇。

  男生如同惡作劇一般,看着女友自殘然後逃跑,在父親追逐的時候去挑釁,本以為男生會是一個瘋子,一個無視世間規則的人,一個有着自我世界,自己是神的一個國度。但是當我看到追逐時他那個熊樣的時候,求饒的時候,我真是覺得他相比于哥譚的小醜而言弟弟都算不上。

  女兒在性,在暴力上,在美好上都有自己的專注。相斥又相容,美好又邪惡,很美,隻不過不是自己在控制,從而就變成了奴隸。她為了男友讓幾個男人強奸了她,打她,蹂躏她。對于她而言,她覺得自己是奉獻的,可是對于父母,對于男友而言呢?底線又是在那裡?沒有底線不應該是自我的王國嗎?像小醜一樣,暴力的藝術,瘋子的世界,像尼采一樣,世界需要毀滅,需要重新來過。她這個隻是對于原生家庭無力的反抗,對于依賴沒有自我的幻想。

  父親拼了命的想要為女兒報仇,結果是自殺。看了女兒的日志才知道有時候女兒的夢裡是自己要去死。父親對女兒的愛不深嗎?很深,可是女兒感受不到,感受到的隻是海水的冰冷,毛巾蓋着口鼻的絕望,還有黑暗中獨自畫着太陽沒有陽光的自己再默默的等待。也許有時候就需要聽一聽孩子自己的聲音。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有一個悲痛的原生家庭,至少是對自己而言,想着死亡,想着暴力,想着自殘,想着性,想着一切的負面從而讓自己清醒又美好。

  做一個随遇而安的人,想哭就去哭,想笑就去笑,想要悲傷的時候就去悲傷,想要暴力的時候就去找那個讓你暴力的人。這一切都是有度,自己作為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這些各種各樣的情緒俘獲,在情緒的擴大中失去自我,我不在是我,隻是一頭發瘋的野獸。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