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讀書會第49期 | 聽孟雲老師講《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

孟雲老師的分享

一個人的努力和他的韌性本身就是一種天賦。

曾國藩是公認的笨小孩,他笨到什麼程度呢?曾國藩六歲進學堂,私塾老師還是他的爸爸,每天放學之後會給他“開小竈”,14歲開始進入科場考試,考秀才考了六次都以失敗告終。

曾國藩之所以開局就慘不忍睹,原因有三:一是他的父親曾麟書從16歲開始考試,考了16次,連個秀才都沒考上,直到第17次才勉勉強強考了個秀才,當了個私塾老師。翻來曾國藩的家譜,一直追溯到宋朝,連一個當官的都沒有,甚至連個正經的讀書人都沒有,他們曾氏家族沒有什麼學習基因。二是清朝的科舉考試競争非常激烈,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秀才,錄取比例連百分之一都不到。三是曾國藩的的确确笨地出奇,尤其是記憶力,奇差無比。

但是,輸在起跑線上的曾國藩卻逆襲成為晚清中興名臣,為什麼?因為他身上有超乎常人的勤奮和韌勁兒。曾國藩自己也清楚自己比别人笨,所以他比别人學得更加努力和踏實,這也為他後面的逆襲打下了堅實的地基。曾國藩23歲終于在第七次考試中中了秀才,24歲中了舉人,27歲又中了進士,緊接着入了翰林院,成了一名庶吉士。

曾國藩身上有很多我們做不到的“自律”,這才是他“人生開挂”的必殺技。從曾國藩身上我們發現,人其實笨或者聰明關系并不是特别大,隻要你足夠“認真”,足夠“自律”,足夠“堅持”,成功之門就會為你敞開。

反觀我所教的這幫孩子們,他們笨嗎?說實話,笨。但他們的笨和曾國藩的笨不同,他們是“積懶成笨”。原本他們的腦子比曾國藩好使多了,隻是從小學開始就自我放棄,什麼也不學,每天除了吃飯睡覺玩手機互相開些無聊的玩笑之外,什麼正事都不幹。天長日久,課堂上他們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别說英語數學,連中國的漢字都認不了幾個。于是,他們便更有理由不學習,每次問他們為啥不學?人家都會理直氣壯甚至有點驕傲地告訴你“小學我就這樣,學不會”。

我們常說: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生在和平年代,這幫祖國的花朵每天感受到的隻有歲月靜好,吃得飽穿得暖,即便我們跟他們講再多的“艱苦歲月”,講再多的“名人奮鬥史”,他們都感受不到“力量”,他們更多的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想到了前段時間講的《範進中舉》,原本感覺範進可笑可悲,可是與教室裡坐着無所事事眼神空洞的這幫孩子們相比,感覺他們更加可悲。範進至少還有一顆上進的心,有一股想要改變命運的勁兒,而他們呢?除了“得過一天是一天”的渾渾噩噩,還有什麼呢!

今天刷到一個視頻:一個老師在拿到試卷後一陣激動,“哇,都是講過的題目,這次考試穩了。”但等分數出來後,立馬一盆涼水從頭澆到腳,涼涼了。評論中都是感同身受,因為大家都經曆過同樣的事,無論你講了多少遍的題目,出現在考卷上還是不會。任憑你講得五谷豐登,最終的結果都是顆粒無收。

但我很快又找到了安慰自己的一句話:教育具有滞後性。或許幾年後,十幾年後,甚至幾十年後,我說過的話,講過的題會在他們的人生中産生影響也未可知。

極緻的努力,也是一種獨有的天賦。笨小孩曾國藩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真理:智商的差距,并不能決定一個人一生成就的大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