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

【鄭重聲明: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1963年,我國連接着幹旱了三年,到處鬧饑荒。

饑荒年代,正處于二三十歲的青壯年、當家人、頂梁柱最慘,對他們一生的影響最大。

小一點的孩子有大人護着。

老一點的人已經不當家了,一家人的生計重擔已經不在自己肩上了。

經曆饑荒年代的當家人,在如今物資如此豐富的年代,有着怎樣的心理呢?

一、冰箱的奇葩用法

冰箱是有,也用來放菜。

但是,這大熱天的,他們的節約你想象不到:

(一)

過一會把冰箱的插頭拔掉。

"媽,這冰箱的插頭怎麼被拔掉了?”

我楞了一下,馬上反應過來,是老人家節約。

"媽,這菜都放冰箱,如果不插電,相當于密封在一個這麼小的空間裡,比直接放外面,更糟糕!""那我插上吧",老人家顫顫巍巍地說。

第二天早上,我一看,冰箱電源不知道啥時候又被拔掉了……

(二)

新包的餃子,不放冰箱,在外面放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吃,酸了。

"媽,這餃子怎麼沒有放冰箱?這麼熱的天,不放冰箱,肉馬上就壞了。""昨天應該把餃子都煮熟了,煮熟了都不會壞了。"

他們不會想到應該放冰箱,而是想到,昨晚應該煮熟的,煮熟後放一晚不會酸。

二、日常洗漱用品你不敢用

家裡也有洗手液、洗衣液、肥皂、牙膏等物品,但你不敢用。

洗手池邊,衛生間裡,洗衣機旁,堆放了一堆瓶瓶罐罐。我一拿起來一搖,裡面全部都還有。

那些不知道已經放了多久了,不知道已經兌了多少次水了,不知道在太陽下曬多久了。

想想,算了,我也不問媽了,自動自覺的去買新的回來得了。

三、炒的菜你不敢吃

首先是鹹,因為鹹下飯。他們習慣了,他們不可能像現在的減肥女士一樣,隻吃菜不吃飯。

"媽,你們菜不要炒鹹了,淡一點,多吃點菜對身體好。""吃菜要多樣化,不要總吃這幾種。菜園子裡的菜沒必要一定吃完,經常去買點别的呗。""知道,你看冰箱裡有雞蛋,有肉。啥都有。"她說

我沒好意思說,還有削過皮的發黑的冬瓜,雞蛋估計是我們回來才買的,家裡改善夥食,就靠買點豬肉,在他們的觀念裡,是沒有魚蝦、牛肉、雞肉等其他肉的。

其次,每一份菜都不多,感覺我一筷子下去剩下的不多。為嘛咧?因為之前總剩菜,就總說少炒點,别剩菜。為什麼總剩菜?鹹。

再次,剩了好幾天的菜,還在吃。

"鍋裡熱了點剩菜,你端出來我吃。"媽說。

我去一看,早已認不出那是什麼菜了,那味道也早已不正常了。

"媽,這剩菜别吃了,倒了啊!"四、家具搖搖欲墜

家裡小桌子小凳子不少,但沒有完整好用的。

"你們回來,這小桌坐不下了,明天換那個大桌!"媽說。

我一看,好家夥,那大點的桌子也全是補丁。而且也特别矮。老人家坐矮凳子就矮桌子,站起來非常困難。

買新的?不可能,舊的都還能用買新的浪費。

扔東西?不可能,總覺得哪天還能用到。到處擺滿了東西,兩個人住出了四個人的感覺。

"媽,我現在在集市上,家裡要不要買個風扇?""不用買吧,這屋有空調,那屋有吊扇,也用不着。""可是你房間裡沒有啊,熱了還專門躺在堂屋的吊扇下睡。""電扇都可貴,一百多一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