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兩則

2020年11月9日第215次分享

1

二寶反複咳嗽,又想起曾奇峰老師所說:“,孩子咳嗽和“支氣管哮喘,從動力學上來說,這實際上表示母嬰關系濃度過高,以至于導緻孩子的窒息感。你如果去看一看周圍有兒童哮喘的家庭,你就會發現,那個媽媽可能是一個對孩子過度照顧的人。她跟孩子的關系如此的親密,以至于親密到孩子沒有辦法正常呼吸的程度。”

反思自己的養育行為,一定有不當、過度的地方。這幾年學習了心理學,還一直自認為對二寶的養育相較于大寶的養育是改進了很多的,該放手的放手,該讓她自己做的自己做。比如從小不喂飯,都是自己吃,自己洗手、自己穿衣等等……但孩子還是出現了反複咳嗽。

仔細反思,這些生活習慣上的放手不是真的放手。和孩子單獨在家時,我們兩個不在同一個房間,我在忙家務,她在玩耍,時間久了,我喊幾聲,沒人答應,就立刻緊張起來;和孩子在公園捉迷藏,她躲在柱子後,我找一圈沒發現,久立刻心跳加速吓得不行;孩子反複咳嗽,尤其夜裡咳得厲害時,總是控制不住的各種擔心;天氣稍一冷,總想給她加衣服;出差幾天,覺得離開孩子是如此困難……

今天早上孩子主動要求要上幼兒園,雖然我嘴上表示支持贊賞,但心裡不由自主一堆擔心:咳嗽還沒好徹底,去了能行嗎?教室在陰面,會不會冷?有沒有别的孩子感冒?……

其實還是我自己嚴重缺乏安全感,而且把這種不安全感、害怕、擔心、焦慮傳遞給了孩子,成了孩子的束縛和壓力。而真正的放手是讓孩子大膽做自己。

雖然運用自己這些年學的心理學知識,對自己分析後,也大緻明白自己這些問題的根由,但是,在這一部分上,還需要要好好深入探索、還是需要不斷的反思、調整、修正,解決好自己内在的一些問題,才能建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才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做到真正放手。

為了孩子的咳嗽,買了兩本中醫調理小兒的書,這兩天一直在看,本以為一本醫學書,沒想到裡面竟然有大篇幅的文章是關于心理和疾病的關系,中醫講究“身心一體”,生理系統和心裡系統互相牽制影響,互為因果。孩子的身體狀況,和一個家庭的氣場、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都緊密相連,家庭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有問題, 孩子往往會通過身心問題反應出來。為什麼有的家庭(家族)成員會生一樣的病,西醫解釋為遺傳,而中醫和心理學都認為是深層次的家庭(家族)文化動力的原因。

記得韋老師有次課堂上講,一個國家如果戰亂,受傷害的是這個國家的老百姓,而一個家庭就像一個王國,父母是統治者,孩子是老百姓,如果這個王國有戰亂,這個王國的老百姓就民不聊生,深受荼害。

所以,要想培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就要建設一個和諧幸福家庭,建設一個幸福的家庭,從父母自身的修行開始。

2

昨天看了一段楊鳳池老師在央視《心理訪談》的一段視頻。

一個脾氣暴躁的中年男子,動辄就發脾氣,動手打人,砸過領導辦公室、打過同事、和妻子三天兩頭吵架、和嶽父動過粗、兒子對他敬而遠之,看見他就怕、甚至路人碰他一下也要翻臉動手……

這個脾氣暴躁的男士,因為自己的“暴躁”,也陷入深深的痛苦,每次發脾氣後,也覺得好像自己太過了,社會關系、家庭關系一團糟,他也想改變,可就是控制不住,不知道自己心裡哪來這麼大的怒火。因此他來到《心理訪談》尋求幫助。

看了這個來訪者的大概情況,我想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是招人恨的、不招人待見的,他這樣的脾氣暴躁,既攻擊了别人,也傷害了自己。

在楊老師的引導下,這個來訪者說出了自己童年時期的成長經曆,原來他幼年時,由于奶奶的挑撥,父母一直吵架打架,奶奶和母親也經常吵架打架,父親一直在中間左右為難,奶奶一直罵父親,還經常和叔叔一起來打父親,父親被叔叔追着打的情形深深印入他腦海,他本人和母親也被叔叔打過。父親因心情抑郁,一直多病,在他七八歲時就離世。

在楊老師的分析引導下,來訪者明白了自己“暴脾氣”的根源,原來父親的死給他帶來很大創傷,他一直認為父親就是被他奶奶叔叔多年的苛待給逼死的,而他心中多年來的仇恨、怨憤一直沒有好好被看見和處理過。并且他将仇恨憤怒投射到了身邊的人身上,才導緻各種關系出現問題。

來訪者講到童年經曆時聲淚俱下,尤其在講到父親去世時,更是泣不成聲。此時摘下“暴躁”面具的他,讓人心生憐憫,再也恨不起來。估計生活中他從來沒有這樣将自己的脆弱展示過。

這個案例讓我想到韋老師常講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每一個可恨的問題行為背後,往往都是原生家庭的深深創傷。

而作為咨詢師,就是要通過來訪者的表症去看見他背後的“可憐”之處。咨詢師需要強大的共情能力才能看到更多,韋老師常說,共情的實質就是佛家說的“慈悲心”,就是深深的看到他人一路走來的不容易,修煉好自己的慈悲心,才能在助人自助的路上走的更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