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3

          父親

九年義務民役将父親大人鍛煉成了铮铮鐵骨,一身正氣!

退伍後分配到縣新華書店工作,那時候的人都愛看書,因為很少有電視機,更沒有手機電腦之類的,所以那時候的工人下班空餘時間都愛看書學習,幾乎家家的床頭上都有書,睡前睡後随手拿本書。俗話說:書裡自有黃金屋!

我外婆雖然是個農婦,但是對子女接受文化知識教育卻一點也不含糊。聽媽媽講那時候沒有學校,隻有私塾,外婆就專門請私塾先生到家裡來教他們讀書,因此舅舅從小的學習就很好,那時候農村人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從一生下來就被接生婆将腳趾頭用布纏着緊緊的不讓腳正常生長,講究的是三寸金蓮,不讓女孩四處出門,隻能呆在小閣樓裡學習針線活…,直到出嫁,所以女人出嫁叫出閣就是這麼來的。那時候的衣服、鞋子、手帕等等…基本上是家裡女人自己做自己縫補的。因為外婆很開明,知道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所以外婆就要求媽媽也跟着舅舅一起到鎮上去學習,上學的路很遠,而且那時候都是泥巴土路,根本沒有現在這樣的村村通水泥路,更别說汽車摩托車電瓶車了,全是靠雙腳走…。所以魯迅先生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因為外婆的開明,舅舅考上了好學校,成了幹部直到那年在出差途中由于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媽媽在外婆的支持下也考上了醫生,在縣醫院上班,父親和媽媽同在一個縣城工作,而且都是工人,雖然那時候的工資不高,每月隻有幾十塊錢,在那時候還是相當讓人羨慕的幸福之家。

因為那時候農村是以生産隊的形勢生産的,吃的是大鍋飯,平時勞作是集體由隊長分配平時的勞動任務,按勞分配專門有人計工分,社員工作七八分錢一個勞動日,吃的口糧生産隊上交公糧剩下的就按工時和人口分配,人口多,勞動力少的家庭就經常"超資"。青黃不接的季節,經常吃了上頓愁下頓,那時候是不允許自家飼養家禽的,耕牛和豬隻能由生産隊統一飼養,因為沒有機械耕種,耕牛在那時候是生産的重要工具,所以特别重視飼養,不允随便宰殺,随便宰殺耕牛是會坐牢判刑的。豬也是由生産隊統一安排專人飼養,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屠殺了按工時和人口分配給各家,那時候的豬肉特别少,農村一年到頭難得吃上幾回肉!

那時候農村雖然不富裕,但是家家都有幾個小孩,沒有計劃生育,農村特别講究″香火"的繼承,不生男孩不罷休,農村有句俗話說:一匹牛是養兩匹牛也是養。毛爺爺說:人多力量大!我的父親那一輩就有七姊妹,我們這一輩我兄妹五個…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粗布衣,破了就自己動手縫縫補補再穿,衣服是新的穿三年舊了再穿三年,縫縫補補再穿三年,新的老大穿,舊的再老二穿,破的縫補好再由老三穿…(待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