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夥伴,你我本同生
最近,楊麗萍被上熱點,全因她孑孓一身、無兒無女,似乎過那麼一段時間,總會有一個“楊麗萍”被點出來“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有生兒育女”,好像想讓人知道,這是病得治的意思,怎能如此不通透,無法點化呢?
誰來管管這個人(via 網絡)
另一個極端在熒幕中給我們展現出來《使女的故事》,能夠生育的女性都被分配至大主教家充當代孕的“機器”,稱之使女,在整個生育過程中,大主教的妻子全權參與進來,在幾個重要節點夥同教區其他妻子,并裹挾着所有使女,進行一場“生育雙簧”大戲。
行走的子宮(via 網絡)
劇中之後的反抗戲碼我們且不談,單單這就能引得一波大衆對于生育的擔憂,雖然藝術高于生活,但是就怕戲成現實,況且現實當中我們也不乏這樣的話題,前一陣就“冷凍卵子”的話題讓很多人聲稱沒有自由,雖然我國一直是不能冷凍卵子,但似乎這樣的需求卻越來越廣泛,大家都知曉的應該就是徐靜蕾的“特立獨行”——不結婚也不生育,當然也給自己留後路(冷凍卵子),或許正是這樣一條後路打開了潘多拉之盒,向往的人想通過此種方式讓自己的生活擁有更多可能性,持有相反意見的人生怕蝴蝶效應背後無法挽回的災難。
冷凍卵子(via 網絡)
然而有的時候,這種單純的想法會随着時間的推移或者不同的解釋而變得迥然不同,有部美劇《美國夫人》,它以上世紀70年代《平等權利修正案》推動過程為背景,主角菲利絲·施拉夫利是反對修正案通過的代表之一,給她貼的标簽是“反女權”,因為平權的出現才推動女權的發展,然而現如今提起“女權”總有種變了性質的意味,似乎是平權打開了這樣一個潘多拉之盒,再去反觀平權運動,我們不過在争取一些大家都能擁有的自由,而不是某一類群體的特權,殊不知,是否“給的自由過了火”,權不再是權利的權,女權似乎變得女拳,或許這就是矯枉過正的最佳例子。
美國夫人 劇照
楊麗萍說:“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沒有誰是真正的特立獨行,在生命這場擺渡中,可能90個人的選擇是幾乎相同的,6個人稍稍做了些變動,3個人重新選了一條路,2個人逆着方向走了,1個人自己創造了一條路出來,而我們都是同根生,不一樣不是病,萬一是基因突變呢?也請别過分關注,生怕你那炙熱的目光改變了它生長的方向。
生命的自由(via 網絡)
曹植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管是女權還是男權,不管是獨自過活還是冷凍卵子,别打上太多包裝,失了真,多了傷害!
- 上一篇 戀愛價值觀
- 下一篇 《包法利夫人》:姑娘,辜負你的不是愛情,而是你的認知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