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姑娘,辜負你的不是愛情,而是你的認知
1856年4月,居斯塔夫•福樓拜耗費4年多,創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問世了。
100多年過去了,《包法利夫人》經曆了歲月的沉澱和時代的篩選,成為一部經典作品,常年被列入“人類必讀百本書籍”,且名列前茅。
在《包法利夫人》中,福樓拜着重于從精神氣質上塑造了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女性形象:愛瑪。
愛瑪是貝爾托村一個農場主女兒,母親早喪,她被父親送入修道院接受貴族式的教育。在修道院裡,愛瑪接觸到浪漫主義文學的小說,沉湎其中并幻想過上小說中的生活。畢業後,父親将她嫁給鄉村醫生夏爾•包法利。至此,包法利夫人悲劇的命運掀開了一角,一寸寸地引誘她走上毀滅的道路,最後飲砒霜自盡了。
當時有人問福樓拜,誰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時,他說:“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啊。
可是,100多年後我們說,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從個體的指代到普通的人群,内涵的外延與擴大說明了一點:包法利夫人的悲劇,仍然值得當下的我們警惕,尤其是年輕的女性。
1、美而不自知,是危險的
愛瑪是一個美女,可是她不知道。
夏爾第一次見到她時,覺得“她身上美的地方,是一雙眼睛,眸子雖是褐色,經睫毛襯托,倒顯得烏黑,向你望過來,毫無顧忌,顯得天真大膽”。(p13)
昂戴維裡耶侯爵之所以邀請包法利夫婦去古堡做客,是因為他“正好看見愛瑪,認為她體态袅娜,禮數上又絲毫看不出是個鄉下女人”。(p38)
風月老手羅多爾夫打算誘惑愛瑪,就是覺得愛瑪長得俊俏,比他供養的情婦漂亮多了。
在永維鎮,萊昂初會愛瑪後,逢人就誇她美貌多才,氣得稅務專員比内先生說:“她美貌多才關我屁事,我又不和她來往!”(p82)多年之後,萊昂決定占有愛瑪,也是因為愛瑪的美貌。
這麼多人眼饞愛瑪的美貌,可是她毫無知覺。她一心追求浪漫主義小說筆下傷感、多愁、浪漫的愛情,而不睜眼看看這些追求她的男性究竟抱着什麼動機。
夏爾雖然愛她,可是他的的求婚也是不真誠。當時“夏爾想,反正不會失去什麼,決定等到一有機會就求婚。”(p19)
一個女性對自己的顔值有一個恰當的評判,不自戀,不自貶,才容易看清楚男性追求的真正目的。
一個女性的容貌是愛情的敲門磚,但是決定愛情的長久則是内在的修養。
2、不能相互理解的婚姻,是不安的
可以說,愛瑪是法國版的林黛玉。
婚前,愛瑪對夏爾說過每月第一個星期五,她總要摘些鮮花,放在母親的墳頭。可是,家裡的那個花匠,對她這麼做一點也不理解。
花匠不理解,夏爾也不理解啊,他隻是盡量地揣測愛瑪話中的潛在意思。
婚後,愛瑪按照自己的理解培養她和夏爾的愛情,可是愛瑪滔滔不絕地向他傾訴時,夏爾睡着了。這就像自己心靈上敲擊着打火石,卻沒迸發出一點火星。
曾一度,愛瑪不彈琴也不打扮了,自暴自棄。她在承受肉體的欲望、對金錢的渴望和感情壓抑三者糾纏的痛苦。可是,夏爾對她的痛苦毫無知覺。
夏爾隻是認為女人都比較神經質,就像奧悔先生所說:“我們大可不必反感,因為女人的神經組織,比我們的敏感得多。”(p101)
夏爾不能理解愛瑪對浪漫的需求,而愛瑪打心底裡瞧不起夏爾,說“夏爾這個人,談吐就像街邊的人行道一樣平闆,見解又庸俗,就好像過往行人,連衣着也普普通通,引不起你半點激情、笑意或遐思。”(P35))
夏爾不能滿足愛瑪情感上的需求,給了羅多爾夫和萊昂鑽空子的機會,愛瑪不能把持住自己,出軌了。
從根本上說,愛瑪嫁給夏爾,注定是悲劇。
3、不懂愛,容易被PUA套路
愛瑪不是天性浪蕩的姑娘,她也知道出軌不好,可是宗教從思想上不能救贖她,丈夫不理解她。
愛瑪寂寞空虛的心靈急于抓一根稻草來填滿,根本沒有多餘的腦力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諷刺的是,愛瑪一心一意追求愛,而她的兩個情夫說服她的理由卻都無關愛。
羅多爾夫在農評會期間,誘惑愛瑪到了二樓的房間,起初愛瑪還是推開他的手,直到他說:“人與人之間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是前世就注定了。”(p124)說完這句話,羅多爾夫又再一次握手愛瑪的手,她沒有抽回去。
愛瑪寫好了拒絕信,準備在教堂見面時就交給萊昂。可是,萊昂的攻勢十足,愛瑪屢屢拒絕,她不想再卷入要人命的婚外情了。直到萊昂說:“在巴黎人人這樣做!”這句話像一個無可辯駁的論據,使得愛瑪決意順從了。(p206)
雖然說“我愛你”并不是真的我愛你,可是真正的愛情根本不需要找前世今生、别人怎麼做當理由。如果需要,那就是因為不愛。
PUA最初的本意是教人學會一些談戀愛的技巧,可是被不良居心的人拿去利用,成了騙取姑娘感情和身體的利器了。
很多人都說,愛瑪的悲劇是她自己作,然後把自己作死了。固然有這方面的原因,可是任何一個美麗的女子處于她的時代和環境,并不一定做得比她好。
我們從愛瑪的悲劇中吸取的教訓,應該是正确地認識自己,學會愛,懂得愛和對婚姻有正确的認知。
這是靈林玖玖的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 上一篇 嗨!夥伴,你我本同生
- 下一篇 寫給幸福培育娃的“爸爸們”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