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就好
不開電視将近十年了,原以為是手機侵占了空餘時間。現在覺得手機也越來越沒意思了。
網上的新聞——美其名曰“熱搜”——要麼距離太遠,比兩個世界兩個宇宙的間隔還要陌生;要麼瑣碎得近乎無聊,莫名其妙的語氣詞火了、臭水溝被投訴了、景區的梅花開了、誰家的狗兒落水了、不被期待的晚會第二次彩排了……
自我感覺還很年輕的時候,熱衷于追劇,尤其是時尚又狗血的美劇,《欲望都市》、《絕望的主婦》、《迷失》、《豪斯醫生》、《權力的遊戲》……每每沉浸其中,都感到整個人升華了,如同酒逢知己千杯少。
追劇讓我感覺良好,一方面,個人的叛逆與頹喪似乎完全可以被這種多元化和開放包容的文化所接納,無論現實如此,至少那一刻我被理解了。另一方面,影視劇裡呈現出的火辣滾燙的人生經曆像提神醒腦劑一樣沖淡了日常生活的平淡,而主角配角們為生存、為夢想、為家人拼盡全力孤注一擲的勇氣和堅韌給了我一種虛幻的滿足感,當我跟着心潮澎湃熱淚盈眶的時候,往往誤把這種短暫的激情當成了對真實生活的有效回應。
去年有段時間,進入青春期的大男孩遊戲成瘾,學習動力跌為負值,家裡三頭兩頭鬧得雞飛狗跳不得安甯。我用長時間的跑步和騎車消解心頭的憤怒、無力和焦慮,每次外出都把耳機音量調到最大,搖滾樂、流行樂、交響樂、鄉村音樂、影視劇插曲……風格不一而足,隻要外界灌進去的呐喊與訴說,能驅走頭腦中糾結成一團亂麻的挫敗與陰郁就行。
人在最接近自己的那一刻總是最盲目的。不想說,事到如今很後悔當初那樣虛擲光陰,錯過了很多外在的風景,也許改變命運的機會就在門口徘徊,見我在海市蜃樓迷失太久于是就悄悄走掉了。因為追悔往事向來隻能徒增煩惱,所謂覆水難收,應經錯過了太陽,何苦要讓淚眼迷蒙了星光和月華呢?
慢慢地,不關心戰争和名人绯聞,不在乎專家學者對層出不窮的數據解讀得有多荒謬,不想傾聽遙遠的哭聲,也不再用身邊人五彩斑斓的生活圖景來對标自己人生的慘淡。或許,我的心态在逐漸接近蒼老,或許,我隻是更加專注生活本身了。我希望是後者。
想到一則禅宗小故事。一日,行者問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和尚說:“砍柴擔水與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和尚說:“還是砍柴擔水與做飯。”那行者說:“得道前後都一樣,何謂得道呢?”這時那和尚十分鄭重地說:“不一樣。得道前,我砍柴時惦記着擔水,擔水時惦記着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又聽說,以前佛陀有個弟子叫周梨槃陀伽,特别笨,教什麼都學不會。最後佛陀告訴他:“你去掃地吧。在你掃地的時候心裡要這樣想,你掃的這些塵土不是塵土,而是你的業障,是你的煩惱。”這個弟子特别虔誠,對佛陀所說的話沒有絲毫的懷疑,就一絲不苟的照做了,最後他把所有的業障煩惱都清掃幹淨,修成了阿羅漢。
我想,大道至簡。修内心的平靜和外在的祥和是一樣的,讓生活回歸簡單,僅此足以。晚晴第一名臣曾國藩,家書日記洋洋灑灑幾大卷,反複提及的治家箴言也不過八個字:“早掃考寶,書蔬魚豬”。驽鈍如我,要把自己的生活搞那麼複雜幹嘛呢?掃地去咯!
- 上一篇 作品《高老莊》中的蔡老黑
- 下一篇 如何理解和應用 “不争而善勝” ?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