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緘默不語
我是如此的沉迷于綠色,沉迷于樹木,沉迷于自然,沉迷于自然界中可愛的動物們。
忘了在哪裡看的心理學分析,說愛吃肉的人掌控欲較強,不管是不是悖論,我總歸是覺得有一定的道理的,也許是我在胡謅,誰知道呢?
有動物:素食性動物、肉食動物、雜食性動物
而在生物課本上的分類中,我們人類是雜食性動物,基本上大多數的肉食性動物是國家保護動物,那麼這可以用生物的食物鍊來解釋吧。那食物鍊的頂端稱之為高級動物,我們是雜食性動物,自诩為高級動物,我不喜歡,但是随着食物鍊階梯的上升,高級動物的數量在逐漸減少(人類除外,其實這裡還可以去分析一下人類作為茹毛飲血,身體赤裸裸沒有太多自保之力卻慢慢生存到現在的原因,我們的曆史我們的文化等各方面的進步問題,這是題外話)大自然是神秘美麗而智慧的,在她的分配之下,生态平衡的循環或運轉,我更願意稱它為prince charming.
言歸正傳,好吧,食物鍊底端大概就是草履蟲這樣的單細胞生物,沒有反射弧的那種。
所以在這樣的食物鍊中,食物是植物、食物是低層次的動物。大魚吃小魚 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海泥,在陸地上的綠色植物是如此,盡管還有其他色兒的,俺就先不提了。可以說道法自然是相當具有哲學了。合理配比的各種營養的食物,一種生物可以吃,也可以被吃。其中存活的比較好的是大樹先生,或者春風吹又生的雜草。但是大樹先生不願意理會那麼多彎彎繞繞唧唧歪歪,它選擇了拼命地紮根,拼命的汲取水分,在春季、在夏季、在秋季、在冬季。它既默默無聞咬緊了牙,一往無前的進入那無邊無際的黑暗,一面又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節氣肆意舒展着自己的枝幹。暗中蓄足了勁兒,是春,是夏,是秋,是冬。都是無所謂的模樣,有葉子,有果子,不斷循環,它在和煦春日新生的葉,是不講情面冬日的肥料。
冬季沉睡,在寒冷中的無謂,是又一年的新生。我愛它,我如此為它着魔,但它從未理會過我,陪伴着這熙熙攘攘的人世間。
有望得到的要努力,無望得到的不介意,這樣無論輸赢都會好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