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雲《窗外》
因為一首老歌讓我重溫一本書《窗外》。時隔30年再度重讀這本書,心境已然不同,唯有對那份真愛的執着依舊。
《窗外》是我人生中讀的第一本言情紀實的小說,寫的是瓊瑤阿姨與她的老師蔣仁的師生戀故事。 當時看到瓊瑤與蔣仁的離别場景,我傷心得無法自已,肝腸寸斷,淚流滿面,以至于看完後幾天,仍沉浸在故事中,久久不能釋懷。我當時非常痛恨瓊瑤的母親,認為她的思想封建、強勢、頑固、不開明,甚至暗下決心,未來要為自己的真愛勇敢且義無反顧地去追求。
而今,再次重溫,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靜,為瓊瑤與蔣仁的愛情感到惋惜。同時,對于女兒在學習理科的短闆,我也能更好地與之和解與包容。如今,我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瓊瑤母親當時的做法,不再對她進行批判。她隻是一個孩子的母親,與她的經曆,她自認為是為了女兒的幸福而做出的反對,這又有什麼錯呢?隻怪這份情感的發生與天時地利人和相違和,人世間有多少真愛被埋葬于此呢?
對于瓊瑤與蔣仁的愛情結局,雖然很遺憾,對于瓊瑤對這份情感我有很多不解。曾經為了這份愛,她為之自殺,如此的絕決及義無反顧。後續有多次機會可以追尋她的摯愛,可為什麼沒有勇敢去追求呢? 如:一年後她生日那天,她為什麼沒有兌現承諾去火車站與蔣仁相會?又為何讓蔣仁孤獨地等待了一周?是什麼改變了瓊瑤當時的心境? 是因為接觸了很多其他男生(她母親為了讓她忘卻蔣仁,家裡不段地邀請她爸爸地學生與之接觸)而她忘卻了這份刻骨銘心的愛? 還是因為她回到現實中,發現蔣仁生活的清貧,讓她膽怯了,她覺得不能去過這樣的生活。 再如,她與現任丈夫離婚後,為什麼不能奔赴她最初的真愛呢? 是生活磨平了這份柔情?還是已經回不到過去了?
反觀蔣仁,至那次離别後,他們一生再也沒有見面。在瓊瑤将他們的故事公之于衆後,她獲得了名利,而蔣仁卻将這份感情深埋于心底,從未觸及,甚至從那以後上語文課時再也不給學生上優美古詩詞和寫作課。當學生去看他,瓊瑤也隻寫了一封信代同學轉交,并附上2000元轉給他,并承諾後續會定期給他轉錢。深情的蔣仁借酒消愁,于66歲猝死在街邊(已經發現肝硬化)。在蔣仁的宿舍床鋪上,發現擺放一件當初為瓊瑤買的結婚禮服及一件壽衣(據說此壽衣是用瓊瑤郵寄的錢而購買,其它的錢他分文不)。這位儒雅深情的老師用一生的悲涼成就了瓊瑤的一生的輝煌,真是讓人歎息,正如瓊瑤作品所說的:問世間情未何物?
在這物欲橫飛的年代,每個人都想擁有真愛,但有多少人為了真愛義無反顧呢?又有多少人記得自己的初心呢?多少真愛折煞材米油鹽三鬥米? 這物欲橫飛的年代啊.....這該死的貪颠癡恨啊...
漠然
寫于2025年1月9日夜晚
- 上一篇 【每周讀本書】《世界作為參考答案》
- 下一篇 蝶戀花·烈士爺爺永垂不朽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