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叔

小時候,最喜歡看電影。

看電影,最喜歡和五叔一塊。

五叔是同村同姓的,隻比我大五歲,但是小時候感覺,五叔很大,懂得也多。

有一次,五叔帶着我和村裡的幾個孩子去東村看電影,到了人家村頭,看不到行人,也聽不到聲音,四周一片靜悄悄。

心裡就開始打鼓,竹籃打水一場空,東村今天不放電影,白跑一趟。失望之餘,五叔爽快地來了一嗓子:“走,回去給你們做核桃車。”

...


核桃車是啥?

我們幾個來了精神,剛才的失落,瞬間變成了返回的動力,大家頓時步履輕盈,腳下生風,好想趕快回家。

到村了,我們一疊聲催促着:“快做啊,快做核桃車。”


做核桃車,就是先把核桃沿着幾何縫劈開,這得很小心翼翼,不能劈碎了,也不能劈斜了。

五叔用小刀沿着骨縫剌一圈,再剌一圈,這叫“開縫”。

再用菜刀,按在縫隙上,墊在桌子上,輕輕地,試探着劈。轉動核桃,慢慢地劈一圈,用手試着掰掰,看是否松動。

如果核桃堅固如初,再用同樣的方法,連續劈幾遍,直到最後劈出兩瓣完好無損的核桃。

...


五叔用小刀,把裡面的核桃仁摳出來,順便也給我們幾個解饞。

再用螺絲刀把核桃腔裡面的隔膜刮擦幹淨,剩下兩個空心核桃殼。

小時候,許多人家裡沒有工具,鉗子,螺絲刀,扳子,錘,許多人都沒有。大家一般擁有斧子,砍刀,鋸,不知道五叔為什麼工具那麼全。

砍開核桃,接下來的工序是“打眼”。

五叔沒有鑽頭,要用小刀一點一點刻,兩個核桃皮頂端和底部各剜出一個半圓形,這相對容易一些。

最難打眼的是核桃皮側面正中間那個。

得先用刀尖在核桃表面戳戳,戳出一個小洞,沿着小洞向外一點點刻,邊刻邊吹走碎末。

這個過程很繁瑣,需要耐心,更需要細心。

我們幾個着急又專注地看着五叔在核桃上摳窟窿,幾人抻着頭,臉湊上去看,越湊越近。

五叔突然用刀背刮我們的鼻子:“再近了,把鼻子割下來。”

我們下意識地摸了摸鼻子,把頭縮回來,繼續盯着看。

...


側面的眼打好了,再找一段竹簽,截一塊菱形木片,把木片安插在竹簽上,竹簽上栓上線繩。線繩從核桃側面的孔裡抽出來,打個很大的結。兩片核桃夾住竹簽,扣在一起,撚動竹簽,纏繞線繩,拉拉試試,看看三個孔洞大小是否合适。

如果孔洞很小,竹簽轉動受阻,線繩拉拽會澀滞。如果孔洞太大,竹簽偏離嚴重,轉動時核桃頭頂的菱形木片就會亂晃動。

别看五叔長得人高健碩,但他做事耐心細緻,從不馬虎,他做的核桃車拉着順手,轉動平穩。

最後就是粘接核桃了。

五叔找出一塊透明固體水膠,用錘子敲下一小塊,在一個破碗裡熬熱,抹在兩片核桃的接茬上,對準對齊扣在一起。

放置,冷卻,兩片核桃就會牢固地粘在一起,最後再用蠟筆在菱形木片上點好幾個點,核桃車轉起來,菱形木片成了五顔六色的圓圈圈,讓人愛不釋手。

...


屬于我們幾個的核桃車,卻被我一直霸占着,還拿到鎮上去顯擺。

我左手握着核桃,右手一伸一縮拉着線繩,核桃車發出“嗡嗡嗡”的響聲。

小夥伴們會圍攏着争相觀看,都想玩玩,那會,我就是鎮上最靓的仔。

小時候沒有什麼玩具,一塊泥巴,一塊柏油,一根棍,一根鞭,都是所謂的玩具。

核桃車是我童年裡最心愛的玩具之一。

它讓我沉寂的日子迸發出歡樂和笑聲,給暗淡的歲月塗抹上色彩和光亮。兒時的核桃車,像一枚朱砂痣,鑲嵌在心頭上,鮮豔奪目。

前年回老家,五叔已經不在了,死于心髒病,才五十大點。

想不明白,五叔那麼快樂的人,會走的這麼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