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遊玩,做事情的思考
讀書,遊玩,做事情,其實這三者都是在營造一個氛圍,人在這個氛圍中進行思考,進行抉擇,進而進行建構。
前兩者雖然本質相同,但是卻有不同的形态,也各有其不同的特征。
讀書絕不是為了吸收信息為目的,當信息形成文字的時候已經經過了很長時間,所以它更多是一個塑造和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書籍把我們帶進作者的世界,通過閱讀文字,我們與作者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就培育了心智,這其實也是成長的過程。
根據這個目标和特點,讀書就要精讀,而我們所說的粗讀,其實是為獲取信息或者說是精讀的安排,可以說是為接下來的精讀服務的,通過粗讀這一前奏,我們篩選出了好書,進而才開始進行閱讀——精讀。
所以,這時,我們不應該以閱讀量來進行自我衡量。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說:“我今年讀了多少本多少本書”等等,當把讀書這一過程進行量化時,其實很容易陷入目的論的陷阱,這樣就偏離了方向,而閱讀更重要的是過程本身,簡明地說是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塑造自己。
至于遊玩,如果以閱讀這一視角來看待的話,它是否也會有新的内涵呢?遊玩有多種目的,但我覺得,遊玩最終是放松自我,獲得見識,認識自我并走出自我。
在遊玩的過程中,我們做攻略,做計劃,這是一個主動獨立地探索世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很好的鍛煉了自己的責任,膽識與勇氣,而且在沿途中我們獲得見聞,還會遇到不一樣的人。如果與家人,朋友和同事一起出遊,與朋友,同事,父母,兄弟姐妹間的關系也會建構的更加親密,這些在讀書中都是體會不到的。當然,如果單獨出去遊玩,不要擔心,說不準還會遇到自己未來的partner呢。
最後說說做事情,這個也是一個過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不一樣的收獲。其特征是我們的主體性喪失,自我隐退到背景之中,至此與環境融為一體。
此時,如果把閱讀和遊玩當成是做事情的實例,而做事情是兩者的抽象就更好理解了。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個場域,當我們脫離了此地,進入這個場域之時,我們就開始對自我進行了建構。這就很像武俠穿越經常有的場景,進入一個異世界,然後獲得了失傳已久的武功秘籍,從此練就絕世武功,或者進行自我進行結界,在那裡進行療傷,進行恢複,然後出來後功力就大增。
- 上一篇 你說,現在的娃雜教哩
- 下一篇 三人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