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相處并接受分離
十一二歲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就是與父母逐漸分離的開始,前十來年的無間相處,已經把彼此融入到了自己的心坎兒裡。
對于孩子來說,一出生就有媽媽堅定的守候,有媽媽溫暖的懷抱,這仿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溫暖友愛的底氣。
可是對于媽媽來說,生養孩子是難度極深的一門功課。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單身女性到進入新家門的妻子,從嬌弱的的妻子變成剛強的媽媽,哪一步不需要克服困難投放大量的勇氣和毅力才能慢慢适應?尤其是面對一個手無寸鐵嗷嗷待哺的嬰兒時,你不得不放下所有的情緒全情投入地去關愛ta,而且二十四小時随時候着,對一個新手媽媽來說,怎一個“熬”字了得?
等嬰兒長成兒童,當兒童走進幼兒園,當幼兒園畢業變成小學生,媽媽也習慣了每天每天的付出,習慣了生活中的每一秒都有娃的氣息不離左右。
低年級小學生适應正式學習的過程,有時也不順利,甚至是坎坷。做作業拖沓磨蹭是家長着急冒火的元兇。當孩子漸漸适應了學習強度,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後,家長又被社會狂卷的浪潮裹挾,猶猶豫豫之後最終還是給孩子加了碼。小學高年級的家長更是難當,學業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春期已在向他們招手。
準青春期的孩子,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懂,總覺得父母是老古董,總覺得媽媽好啰嗦,于是越來越希望脫離大人的視線。現狀逼得媽媽們必須學會接受孩子的裝腔作勢和日漸分離。
我娃,好多次坦言最喜歡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她絕不和大人一起去購物逛街看風景。想想不久前還每晚求着要和我睡,到後來主動要求每周末和我睡,再後來,就是上周末,主動要求去自己房間睡。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我們即将變成真正獨立的人了。
或者應該說往後餘生,她都不會再像小時候那麼粘着我了。失落嗎?好像有一點點,但并不強烈。可能是做了媽媽以後學習适應能力也在與日俱增,面對各種變化也能泰然自若。
生活是變化的,生命是變化的,角色是變化的。所以,學習不能停歇。
- 上一篇 你若隻是想要得到 就别隻是期望
- 下一篇 如何理解 “夫禮者,忠信薄,而亂之首” ?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