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庭環境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嗎?父母在育兒上跳過的坑

性格的演變

《自下而上》萬物進化簡史 • 第8期

“言傳身教”,這個詞算是目前還有點認知水平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核心法則。能言善辯的家長,他的孩子也能言善辯;沉默寡言的家長,他的孩子也沉默寡言。

這個好像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家庭環境對孩子很重要,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真的是這樣嗎?

你想一想哪些人會把家庭教育決定論挂在嘴邊?就是那些家庭教育講座的導師,或者是那些家庭教育類書籍的作者。家庭教育決定論是這些人掙錢的理論基礎。

...

家庭教育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教育家、心理學家和家庭教育專欄作家提出的那些育兒經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沒有影響。

人是不能接受一件事情平白無故地發生。一件事情發生了,人們會去歸咎或者歸功。你情緒很低落,任何看見你的人都會問你:你怎麼了?

人們覺得壞事發生一定是因為有壞人在搗鬼,好事發生一定是有好人在付出。

這種歸咎或者歸功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也非常明顯。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把小孩子的不禮貌說成“沒教養”。“沒教養”和“缺乏禮貌”在漢語當中的關聯性太強了,感覺就是同義詞一樣。這說明中國古人就是認為,道德素質低下的人是缺乏家庭教育的人。

也有不少影視作品把殺人犯的暴力性格歸咎于悲慘的童年。

但是人的行為真的是由教育決定的嗎?現代科學家通過對動物行為的研究發現了一些蹊跷。

布谷鳥是一種寄生鳥類。成年雌性布谷鳥會在其他鳥類的巢穴中産卵。這枚卵孵化以後會把巢穴中的其它鳥蛋扔出去,然後小布谷鳥就在其他鳥媽媽的喂養下長大。而鳥媽媽還不知道巢穴裡的這隻小鳥,其實是“殺害”自己親生骨肉的兇手。

布谷鳥一出生就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更沒有人教它要把别的鳥蛋扔出巢穴,也沒有人教它長大以後要在别人的巢穴中産卵。

為什麼動物享受着這種遺傳帶給它們的直覺,而人類隻能通過教育來指導行為呢?

來自雙胞胎研究的證據表明,性格的形成與基因有很大關系。寄養在不同家庭的雙胞胎,性格差異不明顯;而寄養在同一個家庭的沒有血緣關系的兩個小孩,性格差異卻非常大。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孩子的性格确實跟父母相似,但這可能是因為他們跟父母有着相同的基因。

科學地來講,性格差異有一半是因為基因差異,另一半是因為某些“其他原因”,但是這個“其他原因”絕對不包含家庭教育。

...

雙胞胎的差異從哪來?

就算是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雙胞胎,我們通過接觸,往往也能很快看出兩人性格上的不同。既然性格差異來自于基因,那雙胞胎之間的差異從哪裡來的呢?

社會科學家哈裡斯給出了解釋,她指出,随着人類走向成熟,發展出了特定的社會系統:要社會化;要建立關系;要追求地位、認可地位。

社會化,指的是學習如何融入到其他同齡人當中。兒童需要從同齡人身上獲得習慣、口音、偏愛的語言和大部分文化知識。兒童需要學習和同齡人保持一緻。

與其他同齡人構建關系時,孩子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并學會區别對待不同的人。

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評估自己在同齡人中的相對地位。這種地位往往是和對異性的吸引力緊密相關的。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男人16歲的身高,與他一生掙的錢成正比。也就是說,青春期時,男孩的身高往往會決定他在同齡人當中的地位,而青春期時地位高的男孩,未來長大了掙錢更多。

地位系統能夠産生除開基因因素以外的性格差異。

...

所以你明白了,幸福家庭養育的孩子,未來也會很幸福,不是因為教育得好,而是因為這家族基因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