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摘錄:學而不用

我們時常會有一種困惑:為什麼耗費了相當多的精力,認真地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我就是記不住也不會使用它們呢?換言之,從“高付出”的學習中,我們有時得到的卻是“低效能”。這真令人失望。

以投資理财為例。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想投身于股票市場,買了一堆專業書籍埋頭苦讀,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确實也了解到了許多投資的規則和操盤的技術。他躊躇滿志地想實踐一番,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并不是他學到的知識有問題,是自己的應用不對。他好像什麼都懂了,做起來卻一塌糊塗;他學了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學會。

“是書教錯了,還是我學錯了?是哪個地方做得不對呢?”他感到迷惑,“如果知識派不上用場,學習還有何意義呢?”

這像極了我的一些學生的思想經曆。他們努力地學,在課堂上和課堂外都學得很多,但學到的東西好像又百無一用。一位學生比喻說:“學了那麼多,一落地就‘見光死’,簡直學成了一個書呆子。”這讓我想到天空飄着的雲彩,漂亮而令人神往,可是永遠也不能化為我們手中的實物。有些學習的效果就像為自己赢得了中看不中用的“天空之雲”。

這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在學習中使用傳統方法得到的僅僅是由文字和數字拼成的“紙面知識”,僅是一種技術效率,沒有經過大腦的深度處理并成功地轉化成自己的智慧或技能,缺乏認知效率。就是說,雖然付出了學習的過程,儲存了知識,卻仍然不具備輸出(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這個論斷不僅針對一般意義上的閱讀,也包括職業培訓、進修、團隊集體充電等更為複雜的學習。走出學校你會發現,這種“學而不用”的情況比比皆是,大部分的學習純屬虛度光陰。

還有一個原因是“被動學習”。比如我們在學校,學生在老師的安排、督促下被動地學習知識。為了應付考試,學生機械式地背誦,做題,與時間賽跑,進行各種強化訓練,大量的知識沒有時間進行深度處理就被拿出去在考場上驗證。高強度的被動學習在短期提高了人們的知識儲備量,反映在考試成績上是很棒的。但在知識的實際應用上依然處于初級的階段。所以,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盡管知識淵博,在實踐上卻不得其門,花很長的時間,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将學到的東西轉化為工作的能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