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 好家教》:寫日記,激發孩子向上的力量

早上我喊兒子起床,他對長到18歲很好奇,我陪他暢想了一下他的大學生活,比如一個月回家一次,打一兩次電話,上選修課,談女朋友。頓時我感到輕松得未來可期了,他也覺得特别高興:終于不被你那樣管着了!

我還跟他舉例對門的大哥哥去美國讀大學,一年才回來一次。碰巧出門坐電梯,遇到對門大哥哥的媽媽,閑聊起這事兒,對方媽媽說,當時趕上疫情一年都不能回來一次呢!

晚上兒子從書架上抽出一本魏書生的書《好父母 好家教》,要我好好看看。于是我打開書,随機翻開一個章節《好習慣要從小處開始,不斷持續》。

魏書生校長,當時還是老師,魏老師帶的班,學生都很優秀,或是心态好,活得很幸福的孩子們,家長培養的一個思路就是關注孩子成長中的一點一滴,任何一件對于孩子将來發展有利的事情都會用心鼓勵孩子去嘗試,做什麼事是次要的,主要是通過做事來促成一個好習慣的養成。

這個章節講到,魏老師帶的班學生都很優秀,或是很積極,整體水平很高。鄰班老師們認為孩子是聽話,所有學生水平高。魏老師就要求把這個班的倒數第一、倒數第二、倒數第三的學生上魏老師的班上來。

到魏老師的班上來,魏老師有一個要求:天天寫日記。

魏老師就教這後進生學寫日記,從低起點開始,不要一開始寫得複雜。第一天就寫一句話,标上年月日。第二天寫兩句話,魏老師啟發學生從哪裡開始觀察起,寫起;到第三天就寫三句話,慢慢教學生啟發思路,教學生觀察範圍,這樣就達到一百字了;第四天寫四句話,第五天寫五句話,依次寫下去,腳踏實地寫下去,過了兩個來月,日記每天都可以寫到五百字了。

就是這樣堅持寫,魏老師和他的學生寫了31年的日記。

這裡面有一個核心思路,就是不管什麼起點,學生們寫日記都不會遇到畏難情緒,起點低不怕,一天天去寫,帶給學生正反饋,帶給學生信心,特别是後進生。有信心才會有動力去做。寫日記是一個增加信心,帶來正反饋的一個方式。

同時給學生一個審視自己的機會,認識一個生命能夠審視自己的時候,他都不會讓自己走向糟糕。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