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知道答案》百日讀書第40天
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這個章節叫《對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文中提到,人們對待痛苦通常有三種辦法:麻木、逃跑或者對抗,但這些辦法總的來說都不是最恰當的辦法,因為它們都在對抗痛苦,而對抗痛苦才是痛苦的主源。作者提到一個有效的做法就是沉入悲傷中,體會它,望着它,理解它,接受它,直到它自我消融。他說他的抑郁症就是這樣自然化解的,他覺得自己從中看到改變痛苦的有效方式,就是沉入痛苦當中。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心理患者和一個心理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非常牢靠、信任、安全的關系之後,這個心理患者會自然而然地展現出更多和更大的痛苦,心理醫生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一層地剝掉患者的保護層,直到看到患者痛苦的内核,這樣的做好處是,隻有看到藏于内核的痛苦,才有機會去修複這種痛苦。由此可見,找心理醫生的過程本着減輕痛苦,但實際上常常會經曆更大的痛苦,隻不過,這種痛苦在得到有效治療後是可以得到消解的。文中還提到一點,讓人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對這件事産生的體驗。比如說,失去一個親人,這不是痛苦,讓人痛苦的是失去這個親人之後人所産生的體驗,也就是說,有的人失去親人之後未必會覺得痛苦。比如說古代的哲學家莊子,他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就是一邊把瓦盆當鼓敲一邊唱歌,有人前來吊唁,看到莊子這樣做,很不滿,說你這樣太過分了!莊子說她剛死時我何嘗不悲傷,但我後來想到她現在沒有生命沒有形體沒有氣息,就像四季運行于自然中,她也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間裡了,我在旁邊大哭,這樣不是顯得太不通達自然的命理了嗎?所以不同的看法導緻不同體驗的産生,也就是說,思維模式決定痛苦的深淺。當我們遇到痛苦時,我們不要一味地逃避、麻木或是對抗,試着去看它望它理解它消解它,不斷地去接近真相去剝下一層一層的保護殼去看到自己内心深處,也許我們就能從痛苦當中真正跳離出來,看見更加美好的發生。
- 上一篇 費曼讀書法,雖笨卻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 下一篇 一笑暖春風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