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事無事,未無味,為無為“ ?
“事無事,未無味,為無為“ 出自《道德經》第63章,意思是說:以無為作為,以無事做事,以無味品味
行動要無為,就是克制主觀的意願,尊重客觀的情況,減少貪婪的欲望,符合規律的要求,少用人為的方式,多用自然的形式;不靠自己的力量,盡量順勢而為,不要積極主動,而要應對被動。尊道而行,順勢而動。無為不是不為和不做,而是順應環境地做,符合自然地為,不以願望為主,而以條件為主。
幹活要無事,就是按部就班和循規蹈矩;不要節外生枝,不要無事生非,執行程序,保持規範,不求有利可圖,隻願盡心盡力;不求獎賞回報,隻是盡職盡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謀私利,隻求無咎。
品味要無味,就是沒有個人的好惡,不按自己的喜厭,隻是體驗食材本身的自然味道和天然屬性,隻是領悟大地特産的事物的本性。尊重天生的,關注自然的,洞察本質的。
普通的人都需要依靠環境,不要異想天開;不要癡心妄想;平凡的人都應該服從文化,不要特立獨行,不要标新立異。先是天才,方可暢想;先有異能,才可搞事,先具特長,才能成才。先客觀,後主觀,先條件,後願望;先要自知之明,後才适應環境;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沒有支持者不幹革新事,沒有大實力不做改革者。從願望出發的行為是縱欲,貪婪和追求;從條件出發的做法是無為,謀劃和實幹。
科學精神就是從知道開始,了解自己,發現禀賦,認清環境,協調資源,籌備條件,制定規劃,等待時機,然後大幹快上,結果都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類似于孫子兵法中的先勝而後戰者勝的定理。理想主義就是從願望開始,設立目标,認定路線,設定方法,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争取勝利。逢山劈路,遇水架橋,不惜代價,不講成本,不管效益,追求目标,實現理想。類似于孫子兵法中的先戰而求勝者敗的定理。
創新都應該在吃飽了撐的階段構思,在饑寒交迫的階段構思,所有的創新都是異想天開。創業都需要在錢花不了的情況規劃,在捉襟見肘的情況規劃,所有的創業都是癡心妄想。改革都應該在繁榮昌盛的時期開展;在岌岌可危的時期,所有的改革都是自尋死路。
- 上一篇 缺乏自我意識是毒藥,反思和回顧是解藥
- 下一篇 菇丸子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