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牧歌
在我心中,童年是一首永遠唱不完的牧歌,旋律悠揚,卻也帶着一絲幽默的憂傷。那時候,我們的日子簡單得就像李白筆下的“床前明月光”,純淨而明亮。但随着時間的流逝,那些日子就像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漸漸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童年的我,總是幻想着能像杜甫那樣“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然而,現實是我常常坐在門前,望着牛羊成群,漫山耕耘,心中默念着“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那時候,我以為自己就是那個無憂無慮的牧童,卻不知道,歲月早已在我身邊悄悄埋下了成長的伏筆。
記得那時候,門前總有一位老人,他的身影如同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他總是獨坐門前,手裡拿着一根長長的煙鬥,仿佛在訴說着“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的故事。他的臉上總是帶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仿佛在用他那“悠然見南山”的心境,告訴我們這些孩子,生活不隻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然而,歲月不饒人,那位老人終究還是“化作春泥更護花”,成為了荒山孤墳。他的離去,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滋味。那些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牛羊,也随着現代化的腳步,消失在了漫山的耕耘之中。童年的牧歌,似乎也在這一刻,戛然而止。
但是,誰說回憶一定要充滿淚水?童年的幽默,就像蘇轼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即使歲月帶走了我們的童年,我們依然可以用一顆幽默的心,去回味那些“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的日子。那些“溪頭卧剝蓮蓬”的調皮,那些“偷采白蓮回”的頑皮,都是我們童年最寶貴的财富。
童年的牧歌,雖然已經遠去,但它的旋律,将永遠在我心中回響。就像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那份對童年的懷念,都将是我們心中最溫暖的角落。
如今,當我再次回到那個曾經充滿牛羊成群,漫山耕耘的地方,雖然那裡不再有牛羊成群,漫山耕耘,昔日門前獨坐的老人,也早已成為荒山孤墳,但我的心中依然充滿了感激。因為那些日子,那些人,那些事,都已經成為了我生命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它們讓我學會了用一顆幽默的心,去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去珍惜每一個當下。
- 上一篇 成長就是不斷學習和蛻變的過程
- 下一篇 再也不會一樣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