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自然崇拜到皇帝崇拜》讀書摘錄
《從自然崇拜到皇帝崇拜》陳志華講外國古建築~古埃及2
注:下文是讀書摘錄,有删減,題目我加的,圖片部分來源于圖書,照片部分是我們遊埃及時所拍的,拍攝于2017年3月。
《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曆史因緣與地理環境》
2017年3月初,我們到了埃及,第一時間去吉薩金字塔,心心念念幾十年,終能一睹其雄姿,令人欣喜若狂。
吉薩三大金字塔在黃沙漫漫的大漠下,宏偉寂寥?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古老最恢宏的紀念性建築,它們是第四王朝皇帝的陵墓(約公元前三千年之初)。以吉薩(Gizeh)高地上三座為代表,離位于三角洲的孟菲斯(Memphis)不遠。這三座金字塔從東北向西南排成一條斜線,均成正方錐形,均是法老的陵墓,依次是:
庫富(Kufu )(注:也譯胡夫)塔,邊長230.35米,高146.6米。(現譯胡夫金字塔)
哈夫拉(Kafra)塔,邊長212.25米,高143.5米。
門卡烏爾(Menkaura)塔,邊長108.04米,高66.4米。
庫富塔一直是人類建造的最高建築物,它的記錄保持到19世紀末才被鋼結構的巴黎埃菲爾鐵塔打破。
這三座金字塔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大沙漠東緣,與自然景色結合成宏偉豪邁的圖畫。背靠浩瀚無垠的大沙漠,隻有金字塔那樣穩定、沉重、簡潔、高大的形象才有足夠的力量站立住,像金字塔這樣的形象,也隻有在平野漠漠的背景前才有大氣概,才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那無比壯闊而永恒的意境。
金字塔的藝術構思反映着古埃及自然的社會特色,那時的古埃及人保留着氏族社會的原始拜物教,他們相信高山、巉岩、大漠、長河都是神聖的,蘊含着神秘的力量。
……皇帝被宣揚為一個自然神,于是自然界這些高山、巉岩、大漠、長河等形象的典型特征賦予皇權紀念碑。直覺的藝術思維是宏大、單純,金字塔宛如天然生成的山峰,和尼羅河三角洲的風光十分協調,反之大大的加強了它的表現力。
金字塔的藝術表現力主要在外部、紀念性形象對視覺的強大沖擊力,是宏偉、樸素、明朗的,同時,金字塔的藝術設計也賦予它是神秘、壓抑、震懾、彼岸的。金字塔也是祭祀的廟,祀廟是舉行儀式的地方,分兩部分,“上廟” 緊貼金字塔東面腳下,“下廟” 位于遠在500多米外的尼羅河岸邊。上下廟之間是全封閉的石砌走廊,石廊粗粝,僅一人寬。
陳工使用相機的放大功能,查勘金字塔塊石的砌築縫隙。
太陽的日出日落給古埃及人啟示,認為,人死就像太陽西沉,所以墓葬區都在尼羅河西岸。
皇帝死後,殡葬隊伍把他們的木乃伊從河東過河送到河西,通過那500米狹窄黑暗的通道時,已給送殡人造成了幻覺,他們從下廟魚貫走向上廟,穿過一個小院,猛然間看到燦爛陽光中蹲坐巨大的皇帝雕像,其上是高聳雲天的金字塔尖。劇烈的變化使得他們以為來到了另一個世界,皇帝将在那極樂世界中享福。他們自感卑微渺小,被強烈的崇拜之忱控制了。……
哈夫拉金字塔的下廟旁是巨大的獅身人面像,可能是哈夫拉的像,高20米、長46米,大部分是用原地岩石建出來的,局部石塊補砌。渾源的軀體與頭部,與遠處的方錐形的金字塔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對比,才能使整個藝術群體統一 。……
哈夫拉金字塔的下廟旁的獅身人面像
2017年3月我們來到了獅身人面像前。
金字塔通體用淺黃色石灰石砌築,外貼磨光的白色石灰石。所用石塊巨大,有的達6米多長。庫富金字塔約折合一塊石塊為2.5噸重,需250萬塊。它的中心有墓室,可由北側通道進入,墓室門口的門石重達50噸。墓室頂分層架着7塊大石闆,每塊均重達幾十噸。
金字塔方錐形的幾何精确性幾乎沒有誤差,正方形的朝向也幾乎沒有誤差。巨量石塊的開采、運輸、堆壘、砌築,精确度幾乎沒有誤差,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迹。最奇之處還在于當時沒有金屬工具,古埃及人用石頭工具建造了金字塔。
庫富金字塔内部墓室兩側的石塊,因沒有風化,至今石塊之間嚴絲合縫。金字塔表面外貼磨光的白色石灰石因被後人當石礦采挖才被破壞。
金字塔形制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古埃及人迷信人死後靈魂不滅,保護好屍體3000年後會在極樂世界永生,為此發明了木乃伊的防腐技術,墳墓的建設。
墳墓形制初臨摹住宅,古埃及的住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木材為牆基,上造木構架,編織的蘆葦為牆恒。屋頂呈微拱形,上蓋是密排的蘆葦、紙草束。它們輕盈有裝飾。多見于尼羅河三角洲。
另一種是卵石牆基、土坯牆、圓木密排平屋頂,屋頂鋪土。外形像一座有收分的長方形的土台,單純厚重。流行于尼羅河中遊峽谷。
公元前三千多年前,沿尼羅河建成了統一的國家後,皇帝的宮殿糅合了這兩種房子的風格,建築樣式有了政治的象征意義。同理,皇帝建的陵墓也一樣。
在早期的探索中,長方形土台形式尺度大、樸素、沉重,容易獲得紀念性,以此形式建造皇帝陵墓的主體,輕巧有裝飾性的建築形式建造祀廟。……
昭賽爾(Zoser)皇帝的陵墓在吉薩南的薩卡拉(Sakkara),約建于公元前3000年。陵墓主體是由六層收分的長方形石台疊成。底部東西長126米,南北長106米,總高60米,體型接近金字塔。……陵墓周邊的祀廟、附屬建築全部采用蘆葦、紙草束建築的輕快形式,石頭上刻上蘆葦、紙草束形柱,有的還刻上蘆葦編織成的草簾子,它們有很強的裝飾效果,輕巧糅合。……兩種風格的對比,強化了陵墓主體的紀念性,但金字塔最終的形象還沒找到。
…… 後有幾個過渡形的陵墓,有的簡化為三層,有的近乎為簡單的方椎體,……
直到第四王朝的庫富,終于造成了最成熟、最典型的古埃及金字塔。祀廟建築抛棄不适合石材的蘆葦、紙草束建築形式,采用适合石材本性的方柱方梁,簡潔、厚實、莊重。紀念性建築風格徹底完成。古埃及人終于認識到,用一種統一的紀念性建築風格來神化皇帝政治意義更重要,更深刻,更符合建築藝術的特點。……
注:以下照片是我們在吉薩金字塔群之間參觀時所拍攝。浩瀚的大沙漠,雄偉的金字塔令人流連忘返。
夕陽下的胡夫大金字塔
來到埃及,來到金字塔群中,開心極了。
這個位置看金字塔有點特别
穿黑衣服的老叔叔超85多了,在金字塔前開心得舞動起,活潑可愛。
2017年3月,我們一起來到了埃及吉薩金字塔旁,前排左側及中間位置的兩位老者己年過80歲。
那年那日獅身人面像的傍晚,據說晚上有大型歌劇“阿依達”的演出,背景就是吉薩的獅身人面像。
注:以下圖片來自圖書“埃及神廟”
- 上一篇 課題申報
- 下一篇 擇一人終老,攜一人白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