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城十九區歲月的淺淺回眸

文章系原創非首發,首發平台:傳統媒體

落英缤紛的時節,我再一次行走寶城十九區。印象中,十九區是老城文教區,翠綠如茵,安适靜谧,充滿着書香門第的氣息。我停下腳步,從今昔映入眼簾的社容社貌,探尋往昔記憶的時光烙印。

父母在十九區創業打拼了十九年,因此我非常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曾吃遍這裡大街小巷的餐廳。父母創業初始在前進市場開了家客家豆制品店。猶記得,那時店裡售賣的豆制品琳琅滿目,擺設有甜豆漿、油豆腐、釀豆腐、水豆腐、豆腐幹、豆腐花、腐卷等,頗有“客家豆腐甲天下”的氣勢。顧客往來不絕,父母笑意盈盈,熱情招待。用吃苦耐勞和誠實守信鋪就創業路,也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

在前進市場附近,曾有“遍地開花”的小餐館、那時,小野餐廳、中野餐廳、大野餐廳形成“三國鼎立”局勢,一時風頭竟無人能及。據說,這三家餐廳的老闆都是同一個人,虛實已無從分辨,隻記得三家餐廳的風味都不錯,坐等上菜時,總能聽見廚師翻鍋掌勺的聲響,好像在演奏“美食交響曲”。不遠處的興華幼兒園仿佛是一座“童話城堡”,總能聽到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一旁的“食為先”大排檔,曾是我的最愛,它的“雜錦煲”堪稱一絕,是由雞心、雞肝、鱿魚、牛肉、豬肉、豬肝、香菇等食材烹制,口感豐富,讓我一頓能咽下兩碗米飯。

一眼望去,寶民小學校門口的店鋪早已“不知所蹤”。想當年,那裡曾是我放學後的“聚集陣地。”我尤愛穿梭在校門口的小賣部,一覽貨架上的零食,碰碰最新款的文具,瞄瞄連環畫,翻動卡通賀卡等。有一回教師節,腼腆的我買下一張賀卡,然後歪歪扭扭地寫上“祝老師節日快樂”,還畫滿了鮮花和蝴蝶。一旁的“鐘義面包店”,是我兒時的“魔法小屋”,小巧玲珑的蛋糕、松軟可口的菠蘿包、香甜酥脆的蛋撻,仿佛是造型各異的“面包小精靈”,讓我垂涎欲滴。往拐角處走,就是曾經的早餐湯粉店。那時,店門口總懸挂着燒鵝、燒骨、燒肉、叉燒四種廣式燒臘,一碗湯粉加燒鵝,售價五元,價格小貴。每逢考試成績優異,才能享受“豪華早餐”。

從寶民小學往右向前走,可以看到“紅天屋”糖水店伫立原地,赫然見證十九區的“日新月異”。進去後,找個角落就座,點上一碗椰汁黑糯米,仍然是童年記憶中的味道。坐在店鋪櫥窗前,目送人車來往,享受片刻的休閑惬意。馬路的另一頭,是曾經“恒豐娛樂城”的舊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它是名噪一時、當之無愧的“兒童樂園”,節假日時總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娛樂城内,分别設置有電子賽馬、趣味投籃、智夾公仔、城市射擊、用手抛球等遊戲項目,每枚遊戲币售價兩塊五。我常攥着五元錢,和小夥伴們“早出晚歸”,不亦樂乎。走出娛樂城時,基本人手捧着大小不一的公仔,甭提有多得意,然後,一溜煙地跑到“紅天屋”吃飯、吹牛。時光荏苒,此時的友誼書城早已取代了彼時的“玩樂天堂”,一摞摞書籍堆疊成知識的殿堂。

父母在十九區創業打拼的十九年間,我體驗了老城區的“歲月變幻”,感受到老城區的“文化底蘊”,見證了老城區的“時代跨步”,心懷感恩,珍惜當下。歲月淺淺回眸,在十九區的十九年,花香滿城。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