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父母離異,父親卷走所有财産,母親打5份工供他成為鋼琴家

01

...

看了一期董卿的《朗讀者》,被一位叫吳純的演講嘉賓所打動。

他的成長過程充滿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幸好有母親無私的愛與期待,他最終得以破繭成蝶,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

9歲那年,吳純的父母親離婚了,冷酷無情的父親在離婚之際卷走了家裡所有的财産,甚至把家具都搬走了,絲毫不顧及吳純母子今後的生活。

條件最艱難的時候,吳純和媽媽連個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他們母子兩個隻能睡學院的實驗室,晚上把桌子拼起來當床睡。

即便是在條件最艱苦的時候,倔強的吳媽媽也沒有向殘酷的現狀低頭,比如說找個男人嫁了,比如說降低對兒子的付出。

對于兒子,吳媽媽向來舍得投資。早在兒子四歲的時候,因為幼兒園老師的一句話:這個孩子有音樂天賦,吳媽媽馬上就花了1600元買了一架雅馬哈電子琴。

她的這種與生俱來的愛與付出,促使她在離婚後很快振作了起來,咬緊牙關下定決心要把兒子培養成鋼琴家。

理想是豐滿愉悅的,現實卻又是那樣的骨感艱辛。大家都知道,學鋼琴特别燒錢,買鋼琴、上鋼琴課、參加鋼琴比賽,哪一樣都需要金錢的支持。

為了實現既定目标,吳媽媽有時候一天要打五份工,一天隻能睡二三個小時。

還有,母子兩個吃的東西一天僅有10元錢。

02

苦心人天不負。一份付出一份收獲。

在媽媽的艱辛付出和精神鼓勵下,吳純的琴技一天天變得爐火純青,屢次在各種鋼琴比賽中取得驕人的成績。

...

1998年,16歲的吳純帶着家裡僅有的3000美金赴烏克蘭敖德薩音樂學院深造,跟鋼琴大師波波娃教授進一步學習鋼琴演奏。

去烏克蘭的時候,吳純帶走了家裡所有的财産—3000美金,一半用于學費,一半當做生活費。然而,這些錢根本不夠用。

在烏克蘭求學的那些年,吳純過着苦行僧一樣的生活。每天早早地去給人家送牛奶,一天要打好幾份工。

看看同宿舍的小夥伴,要麼在看電視劇,要麼在玩遊戲機,要麼在跟女朋友花前月下談情說愛,唯有他是個過得苦兮兮的窮學生。

打工打累的時候,他可能也羨慕過那些條件優越的舍友吧。無可厚非,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沒有誰想過苦日子。

與此同時,吳純清楚地知道,抱怨是沒有用的,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是王道。沒有傘的孩子,隻能選擇拼命奔跑。

在烏克蘭勤工儉學的日子裡,吳純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練琴。辛勤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果實,他先後榮獲十六項國際大獎。

在獲得三個博士學位的證書歸國後,吳純一邊當着清華大學的老師,一邊做着自己喜愛的演出事業。

03

在《朗讀者》現場,吳純朗讀了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以此向苦難曆程中的母親和自己緻敬。

...

坐在台下的母親臉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激動。回想起過去的千辛萬苦,再看看兒子今時今日的成就,一切的付出就都有了意義。

不知道吳爸爸看到兒子如此優秀,内心是否會有愧疚呢!

寫完這篇文章,我從網上買了吳純于2013年出版的《為夢癡狂》一書。這個書名起的真好,想必内容也會同樣的精彩。

做個追夢人真好,隻要一直有夢可做,無論眼前的日子再苦再累,心裡頭也會有詩和遠方。

隻要心中有詩和遠方,一切苦難就都可以踩在腳下,走着走着,花兒就開了,自己也在不知不覺間活成了想要的模樣。


作者:江燕飛,一個豬寶寶的媽媽,閑暇之餘,喜歡看書寫字,每周三場電影兩本書。關于情感、關于人生、關于電影,不雞血也不狗血,我手寫我心。願歲月悠長,你我無恙。隔日更新一篇原創文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