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度分工導緻的“低能”所想到的

無可否認,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這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

好像人們不時時盯着不斷更新的新聞,下一秒就會被時代的洪流無情卷走一樣。于是,每個人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地鐵上都連着耳機,拿着電腦,時刻保持着與時代的鍊接。

新時代的人們非常清楚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清楚如何利用互聯網方便自己的工作及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他們按部就班,遊刃有餘,用自己的能力創造着社會價值,再用同等的價值換取自己所需的其他物資及服務。長此以往,習以為然,并沒有感覺什麼不妥。

一日,“口罩”襲來,看似堅不可摧的各種日常保障體系霎那間煙消雲散, 外賣沒有了,快遞不通了,服務業不開了。讓還沒來得及反映的現代都市人倉皇上陣,以應付這突如其來的考驗。他們當廚師,做飯之前,抖音先行,苦苦搜尋着各種美食的秘籍和攻略;他們當老師,輔導之前,手機在手,一遍遍查詢着本以為簡單而不屑一顧的小學數學答案。以985或211而自居的才子們,此時也毫無優越感,隻想盡早結束這痛苦的考驗。

然而,在另一端,農村的農民們卻影響極小,他們亦然保持着往日的節奏,洗衣、做飯、睡覺。流程清楚,動作娴熟。好像經過嚴格篩選精雕細刻的學子們,面臨考驗,竟不如土裡來土裡去的農民伯伯。

這不禁讓我思考一個問題:誠然,社會分工越精細,生産效率越高,發展越快,這貌似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但是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都成為了這個國家大機器中的一個螺絲釘,團結協作時高效運轉,每個人隻需做好本職,提供自身産品的同時,也能享受着其他人的産品及服務。但一旦我們從這個大機器裡脫離或機器不能正常運轉,我們便迷茫異常,因為我們無法為自己提供所有保障。

有時我會想,如果有一天沒有了任何保障,沒有了協助,我能像魯濱遜一樣生活那麼多年嗎?我會像瓦爾登湖的作者一樣自己去建造一所房屋嗎?想完後一陣驚恐,因為現在我竟然連種子也不認識,更談不上如何耕種了,雖有建造師證書,但是真正自己建一所房子,還是心有餘力不足。

人如此,城市亦然。現代的大都市,每日的供應數萬噸計,源源不斷的物資,服務人員都是從周邊而來,這個鋼筋混凝土的都市就像一個大胃王,需要不間斷的投喂才能正常運轉。和平時期這當然沒問題,一旦遭遇突發情況,一座城市能自給自足的供應也不過一周而已。

這不是嘩衆取寵的危言聳聽之談,亦非居安思危的智者之論,隻是衣食自足後的遐想而已。

穿越劇盛行的時代,我有時也想,如果自己回到了遠古,能以一己之力讓那個時代脫離蒙昧,走入科技嗎?自己會造槍嗎?不會。會造電腦嗎?不會。連種地也不會,哎!

多學點知識吧,總沒壞處,讓自己在面臨絕境時多一個選擇,多一分生存機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