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肺寒不寒,看這兒就知道!一旦發青,寒氣或已深入
脾肺寒不寒,看這兒就知道!一旦發青,寒氣或已深入
一、身上有條“魚”,從它可以看全身健康!
中醫有名言:“東方欲曉魚際白,水之陽兮騰達天,失眠早醒肺火盛,掐且揉兮救心丸”——這裡面提到了一條魚,它不僅能夠反映人的身體情況,通過掐揉,還可調理失眠,救心、脾胃等問題。
這條魚,就是我們手掌上的大魚際,也叫“手魚”,位于人左右手掌上,大拇指根部與掌根連接部位的一整塊區域。大魚際肌肉飽滿豐厚,紋理清晰可見,正常情況下,它的顔色紋理狀态和其他地方沒太多區别。
但很多時候,身體一旦出現異常,大魚際往往也跟着發生變化,出現異樣,比如會内陷、疼痛,顔色改變,發冷發熱等等。所以中醫認為,通過觀望大魚際的顔色、筋脈、豐隆程度、溫度、軟硬等,能夠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
二、出現這4種魚際,一定要注意了!
① 大魚際呈紫青色!
證明體内有寒氣、瘀血、氣血阻滞、容易淤痛。若伴有青筋突起,表明心髒瘀血嚴重、氣血不暢,可以适當運動,促進氣血運行,少吃高脂肪飲食,必要時盡早就醫。
② 大魚際顔色赤紅!
肺經或胃腸有熱,肺經有熱可飲用菊花茶或竹葉茶;若胃腸積熱,可飲用綠茶,或吃綠豆粥、薏仁粥。
③ 大魚際(萎縮)皮肉薄而枯槁!
那麼很有可能是脾胃虛弱的标志。如果同時發青,那麼有可能是心血瘀阻。
④ 大魚際偏冷或偏熱!
那麼就是分别對應着腸胃的偏寒或者偏熱。如果大魚際顔色偏黑,那麼就是身體可能存在長期沒有治愈的問題,比如說關節炎之類的慢性問題。
三、大魚際與脾肺密切相關!
為啥大魚際這麼神奇?因為我們的大魚際肌肉豐厚,而脾胃又主一身的肌肉,因此,若是脾胃上出現了問題,就容易體現在魚際上。
與此同時,我們的肺經經過大魚際,而肺朝百脈,攜五髒六腑之氣。此外,我們的胃氣又是一身經氣的根本所在。因此,隻有體現了胃氣的脈象,才可算得上是正常的脈象。
所以,大魚際這個地方,理所當然地能夠體現出脾、肺兩髒的大體情況來。這其中,要是脾胃虛寒,陽氣就容易受傷,氣血運行被阻,所以魚際這個地方就會顯現出青寒之色。
若是脾胃有了熱邪,熱迫血行,血動就容易失常,那麼脈絡可見赤紅之色。總的來說,若是大魚際有了上述異常,意味着脾胃中氣不立,後天之本不固。
此外,除了以上這些,還要重視魚際部位的肌肉萎縮這一情況。而這在望診中,也是很重要的。魚際肌肉萎縮,指的就是大魚際部位的肌肉幹癟、凹陷、柔軟,且沒彈性。
四、脾胃中焦不固、體内有寒邪,要如何應對?
① 在日常,我們可以準備山藥,蓮子、芡實,研成細粉,加糖調味,蒸熟做成點心連續食用。
② 在日常的空閑時間裡,可以艾灸、揉按中脘、神阙、足三裡、太白,從而來改善脾陽不足、和中焦不固的問題。
③ 參考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的一則驗方—— 臍療法!
原方為,用七八顆花椒、一顆幹桂圓肉,再加一點艾絨,全部打碎混合,用手捏成小藥丸,睡前放在肚臍裡,第二天起床時,再将其揭掉就行了。
連續用幾晚,就停兩晚,再繼續貼,一般用一周就有明顯好轉,再鞏固一段時間,脾胃問題就會有所改善。
臍療法有什麼用?
這是由于肚臍的位置比較特殊,是神阙穴的所在之地。而神阙穴則是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與多條經絡相交,是能夠吃藥的,因此,藥物能更好地吸收。
而這個方子裡所用的花椒,能驅寒止痛;桂圓肉則可以補血安神;而艾絨則是純陽之性,可溫陽散寒,還可以引火歸元。此外加酸棗仁可以養血助眠,安心神;加枸杞子可以滋補肝腎,益精養血。
而這小小的五味藥的搭配也很是巧妙。因為它們基本都是陽熱之性的,能很好地溫陽、化濕、除寒。
再貼于肚臍讓之吸收,這就好比在中焦脾胃的寒濕之下,放了一簇火源,慢慢地将寒邪和水濕溫散掉,同時還能升發脾胃陽氣、滋腎陰。
要是存在中焦不固、肺胃有寒邪的灸友,建議自己動手嘗試一下,原料都比較好收集。
五、大魚際是随身的“救心丸”、安眠藥、止咳丸!
如果突然心悸、胸口憋悶,不舒服,救心丸不在身邊,可馬上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左手大魚際,用重力狠狠地掐九下,最好是把大拇指倒立過來,利用這樣一個強力刺激來緩解心髒的壓力,用這個方法急救,為就醫争取時間。
經常淩晨兩三點早醒的人,則可以每天堅持按揉、艾灸大魚際,直到不酸不痛為止。
什麼原理呢?中醫認為早醒一般是肺火旺導緻,如果在淩晨三點左右醒來,很可能是心肺上火了,心肺這兩條經都經過大魚際,搓揉它能去除心肺之火,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方法:對搓兩手大魚際,直到搓熱為止。一隻手固定,轉另一隻手的大魚際,像搓花生米皮一樣,兩手大魚際上下交替,向相反方向對搓,大約搓2~3分鐘,手掌便會發熱。
此外,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系密切,每日搓搓大魚際,有助于預防感冒,對咽痛、打噴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狀均有顯著效果。
當然了,大魚際除了搓揉也能艾灸,每次20分鐘即可,也能很好祛除脾肺之寒,總之,與身上這條“魚”好好相處,多關心它,你的身體定能收獲滿滿。
- 上一篇 “脆皮大學生”登上熱搜,你的骨頭還“硬”着嗎?
- 下一篇 自信才是成長的基石
添加新評論